廖东不再纠结,很快就继续投入到其他体验工作之中,他要去看一个不搞笑的脱口秀演员演出。
这个脱口秀演员叫马克,是一个德裔美国人,他平时的演出很少,所以等了好几天,廖东才接到通知,让他去布鲁克林区的一家小酒吧看演出。
好在是白天,廖东的保镖们可以稍稍放心一些。
从这个时间安排就能看出马克的处境,白天去小酒吧表演脱口秀,能凑齐十个客人吗?
事实上还真有,算上廖东和他的四个保镖,正好十个客人……
很快,廖东就知道马克为什么不受欢迎了,这家伙一上来就搞了一个种族歧视的笑话。
类似于直接贴脸问人家要不要吃西瓜和炸鸡,廖东人都傻了,除了他们五个人,剩下的五个全是非裔,而且中午就喝得快要不省人事了,马克这么说,是不想要命了吗?
这种笑话非裔来讲还行,你一个白人……
果然,还没等马克自己尬笑缓解尴尬呢,一个酒瓶子就飞了上去,正中马克的脸颊。
马克经验丰富,看台下几人表情不善,大秀身法,从廖东身边溜了过去,直接跑了……
廖东麻了,这特么是什么情况啊?这个马克该不会是故意来骗自己200美元的吧?
其实廖东不知道自己的路走偏了。
两个主要编剧托德·菲利普斯和斯考特·斯利弗在创作亚瑟的时候,借鉴了美国臭名昭着的连环杀手约翰·韦恩·盖西。
这孙子在1972到1978年,短短六年时间内,侵犯并杀害了至少33名14到21岁的男孩。
由于盖西在筹款活动、游行和儿童派对等慈善活动中经常扮演小丑形象,大家给他起了一个“杀手小丑”的绰号。
而剧本里亚瑟的形象就来自盖西自己设计的“小丑坡格”,最标志性的就是蓝色眼影。
当然,托德·菲利普斯和斯考特·斯利弗只是借鉴了盖西的形象,并没有完全照搬,不然廖东可没兴趣演这种彻头彻尾的变态。
这一点是廖东在托德·菲利普斯的引荐下,和斯考特·斯利弗见面时才了解到的……
斯考特·斯利弗,是好莱坞知名编剧,专注边缘题材。
他的处子作是自编自导的《洛杉矶牛郎》,非常边缘。
斯考特·斯利弗的代表作其实更有名,《斗士》和《8英里》的编剧都是他。
所以说《小丑》中亚瑟的形象,其实是斯考特·斯利弗设计出来的,托德·菲利普斯没跟廖东说这事。
这自然是托德·菲利普斯的疏忽,他当时太想要说服廖东了,反而把最基础的东西给忘了。
廖东这段时间属于是经典白忙活……
好在现在知道也不算太晚,廖东还有大半个月的时间了解亚瑟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