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已经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它,在当时那个时代,仍旧成为了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农民,对说书的喜爱,早已经深入到骨髓里,融入到了血液里,可以说是百听不厌。他们听说书,犹如身临其境一般,那深入其中的感觉,只有自己才能明白。评书,也曾风靡一时,它勾起了无数人的昔日情怀。依稀记得,说书人口若悬河,娓娓道来;道不尽,侠骨柔情、爱国情仇、忠孝仁义,悠扬婉转,引人入胜;听书人也是如痴如醉,欲罢不能。
在当时的农村,说书开始流行。而且,有的农民,不但喜欢听,还能尝试着学说几段。说书的目的,除了图个乐呵,解解闷以外,还可以到村里或者别的村子上挣俩零花钱。现场进行说书,跟听广播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即使是乡里乡亲的现场,围观者也是水泄不通。说的带劲,听的开心,待到那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熟悉的声音响起时,围观者便会纷纷掏出1分、或者2分,多少给点钱,之后,听说人在欢快中纷纷散去。
平时,说书的农民,也会在村里,在田野里做农事的时候试着说上两段,也不耽误干活儿。还能挣个块儿八角的,也是件很惬意的事。但是,能说的出奇制胜,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这就少不了平日里要多多下功夫苦练学习。练的如何,还得听众说了算。村里的那些放羊,放牛的老头儿们,待到它们去吃草的功夫,便会闲下来。喜欢说书者,便招呼着他们,去附近找片大树荫处坐下,说上两段。如果说的绘声绘色,颇有趣味,周围人会啧啧称赞翘起大拇指给他说一声:“说得好!”说书者,若是觉得自己说的还行,便有了足够的信心,开始登台。
记得村里的一些老汉们,也会时常围坐在一起,听其中的一人,手拿一本,他们说的最多的还是《三侠五义》《封神榜》一类。结结巴巴的说上一段,如果中间忘了词儿,或者说不下去了,就会再翻看书,再来念上一段,这样边说边念,便也慢慢熟悉了。虽然毫无韵味,但是,说者、听者,皆津津有味,须得下真功夫。
等到完全上手后,他们就开始走南闯北,到一个村庄又一个村庄,与村里负责管事的人商谈同意之后,就给村里人开始说书,说到悲伤时会仰天长叹,讲到高兴处会手舞足蹈,栩栩如生。人们的心情会随着故事里的情节起伏不定,听到激动处会忍不住鼓掌叫好。到了紧要关头,说书人提到“且听下回分解”,又会设下悬念,盼大家明天再来。说书人给这个小村里平时枯燥单调的日子带来了精神上的富足和无穷的乐趣!
听书就成为农村家家户户精神上的集会。说书人在预告,在召唤,告诉还在吃饭的那些人,说书马上就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