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问,汪真就推着大哥聊别的事。
大哥看了不少书,最后迷上了书籍,几乎就能从书中走出来,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了。
这是一个很好的消息,汪真替大哥高兴。
可是老母亲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她觉得一个残疾人能做什么?
真正没有残疾的儿子却走在败家的路上。
人生的方向,老人家已经看不清楚了。
老伴也走了,剩下自己一个人,孤苦伶仃。
不是为了儿子,她一走了之罢了。
有的人活着是幸福的。
有的人活着是痛苦的。
100个人,有100种活法,只要活着,生活就要继续。
汪真劝不了干妈,但是劝动了大哥。
大哥主动提出需要新的书籍。
汪真承诺最近去图书馆全给买回来,费用算在他的头上,这解决了大哥的难题。
他还说,想着手写小说。
书也看了不少,只有动手,才能身临其境。
不能一辈子当读者,还要当作者。
要是以后赚到钱,既能养活自己,减轻家庭的负担,还能有活着的乐趣,让自己每一天都充满生命的意义。
这话不仅在勉励自己,也在鼓舞汪真。
人是因为精神才能动力,只要精气神在,人就有机会。
大哥找到了致胜法宝。
虽然身体残缺,并不是重要的。
身体残疾不能说明什么。
从古至今,许多伟大的人物都是身残志坚。
大哥决心奋发图强,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
而汪真感觉因为一个小小的发心,挽救了一个人的灵魂一般,更加欣慰。
这份表白也震撼了他的内心。
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只要和正能量的人常聚,自己就会正气十足。
边走边聊,话题很多,滔滔不绝。
干妈虽然沮丧,倒也有所好转。
一个儿子倒下了,还有一个儿子要站起来,没有什么好怕的,这是母亲的欣慰。
她在二人的对话中,似乎寻找一丝快乐的蛛丝马迹。
饶有兴趣。
不知不觉,走到了叶家大门口。
汪兰芳和叶大勇就在门口晒太阳,闲来无事,正要给汪真打电话,问回不回来吃饭?
恰好,就回来了。
老人见面,热情地打招呼。
大哥也露出了许久不见的笑容。
三姐在家做饭,有肉有酒,汪兰芳拉住陆飞母亲的胳膊,死活不让走,必须留下来吃饭。
在小茅村,汪兰芳待人接物大方又主动,村民们对她尊重又友好。
既然宛如一家人,大哥和老母亲就留下来了。
能吃一顿现成的饭,已经是陆飞母亲很久的愿望了。
她吃着三姐递上来的水果和叶大勇侃起来,话挺多的。
汪兰芳根本闲不下来,她的大事没有完成,哪能坐下来?
她拉住汪真的手,就朝客厅走,走到客厅就发话:“你真是胆子大了?不把你老母亲放在眼里了?”
“妈,你这什么意思?能不能说明白?” 汪真被问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为什么莫名地被训。
“你说说,你和梅成子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汪兰芳那双洞察秋毫的眼睛,估计已经提前知道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