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袁氏袁隗闻言,也自是笑着送此人离去。
待那名五旬出头的中年文士回到馆驿之时,一名二十五六岁的青年学子,却是手捧数本书册,一脸欣喜的朝他拜道。
“父亲大人,刘公大才,真的可能便是那天命之人呢!”
“你看孩儿这几日在洛阳太学,抄录的刘公所着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以及《汉语拼音》。”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浅显易懂,乃是上好的启蒙读物,而这《汉语拼音》就更是大兴儒学的圣物啊。”
与青年学子一脸的兴奋不同,五旬出头的中年文士,听得这句“刘公”,再听得那句“天命之人”,不仅眉头紧锁,心中更有说不尽的厌烦。
“我儿且记得这天底下没有什么天命之人,他刘表也绝对不是什么天命之人。”
“大家都是汉室宗亲,凭什么好处都让他刘表一个人占尽了。”
“况且以我儿的才学,未来也定然不逊色于他的。”
听得父亲之言,原本兴奋不已的青年学子,也只得无奈应诺。
只是汉室宗亲定然姓刘,姓刘的可不一定就是汉室宗亲呀,自己祖上何时变成了汉室宗亲?
至于说出此话的五旬中年文士,他的心中可有着说不尽的苦恼乃至嫉妒呢。
凭什么好处都让他刘表一个人占尽了,凭什么邱公城的老族长认为刘表便是那天命之人。
凭借那子虚乌有的始祖赐福么?
谁知道那是不是刘表给他们钱财,让老族长故意编排的呢?
而这一脸嫉恨的五旬中年文士,以及二十五六岁的青年学子,可不就是出身零陵烝阳的刘祥、刘巴父子么。
前年年底,招兵湖邱公城岛上的老族长刘猛,召集散居南阳、长沙、零陵等地的刘氏族人回招兵湖祭祖。
祭祖大典之后,老族长也将南阳太守刘表得刘氏始祖刘累赐福之事,告知一众散居各地的刘氏族人,并嘱咐众人前去投效刘表助他三兴汉室。
众人虽发誓不得泄露始祖赐福之事,但是否投效刘表还是自己决定的。
于是在南阳宛城等候一个月时光,见刘表依旧未回南阳,刘祥便带着儿子刘巴返回了零陵烝阳老家。
是故到最后便是南阳刘望之、零陵刘先、长沙刘泌等人,投效刘表帐下,并得以重用。
而到去年年底,刘祥、刘巴父子听闻刘表创作《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以及《汉语拼音》,本就仰慕刘表的刘巴自是打算到南阳求学一二。
刘祥这才无奈的与儿子刘巴一道赶往南阳,可此时的刘表已经去了京师洛阳,陈纪、荀爽等名师大儒,也已经赶回颍川为陈群、荀采筹备大婚之事了。
是故刘祥、刘巴父子又赶往京师洛阳,可等到刘祥、刘巴父子赶到京师洛阳之时,刘表却又去了颍川筹备妻弟陈群的婚事。
本来就对刘表不爽的刘祥,此刻对于刘表就更不舒服了,再想到刘表已经贵为高平侯、镇南将军、南阳太守,自己却还是一介白身,刘祥的心里就更不是滋味了。
于是当听闻江夏叛乱,江夏太守秦颉身死之时,刘祥便四处钻营,求到了汝南袁氏门下,而汝南袁氏袁隗也答应了为刘祥求取江夏太守之事。
次日小朝议,当皇帝刘宏问询朝堂公卿江夏太守的人选之时,外戚及汝南袁氏为首的朝臣,尽皆举荐了零陵烝阳的刘祥。
“故苍梧太守刘曜之子刘祥,素有声名,可为江夏太守。”
太常刘焉、宗正刘虞、将作大匠黄琬,也知刘祥之名,而且刘祥好歹也是刘姓之人。
是故刘焉,刘虞、黄琬几人也尽皆应和,于是零陵刘祥便轻松的把江夏太守之职弄到了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