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现场领工钱(2 / 2)

钱按照大队,很快都发了下去。

看着满脸弥漫着笑意的社员,叶城心里很是感慨。

想要社员们过上富足的生活,任重而道远啊。

......

随着工程队完工,时间慢慢来到了小满前几天。

此时对公社而言,最重要的任务便是小麦的收割。

今年公社瘦身后,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不少。

如此一来,与以往相比,收割小麦显得轻松许多。

不仅人轻松不少,就连耕牛也跟着受益。

当然,此时公社并没有收割机,收割小麦还是靠镰刀。

但是公社的拖拉机、脱粒机很充足,他们再也不需要用牛车拉麦穗,也不需要用石碾来脱粒。

对于小麦收割这块,叶城一点都不担心。公社制度实行了几十年,早就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分工。

此刻对他以及公社领导班子而言,最重要的便是给社员们做好保障。

唯一让他有些担心的天气,也通过苏幼薇拿到了天气预报。

会议室里,叶城听着刘长青的抢收安排。

“社长,大体上就是这样子。”

叶城眉头皱得有些厉害,他知道粮食的产量会很低,但怎么也没料到会如此之低。

就拿小麦来讲,亩产竟然连四百斤都没有。

放眼全国而言,他们这的产量还属于第一档的那种。

公社此时有耕地八千亩,其中一半是旱地,另一半是水田。

今年公社只有旱地种了小麦,水田并没有种。

抛开每亩交80斤的公粮,落到公社手中的小麦,只怕一亩堪堪300斤。

算下来的话,公社收获了120万斤麦子。其中40万斤麦子会分给社员,剩余的80多万斤卖给粮库。

粮库麦子的收购价只有一毛二,也就是说公社的麦子收入只有9万6千多块钱。

年底社员们工分抵扣换算成钱,叶城甚至怀疑公社都没钱发放。

如果这样的话,公社的创收只能放在泊塘上。

“还是按我说的分配吧,我们要藏粮于民,按照每人70斤的标准。

交完公粮后,卖五十万斤麦子,其余的三十万斤麦子入公社的粮仓。”

管委会的六人顿时惊得目瞪口呆。每人70斤麦子,一...一次性分出去四十万斤?

刘长青直接问:“社长,是不是分得太多了。”

顾叔同跟着道:“社长不能分这么多。一次性分给社员们太多麦子,容易让他们没有节制的吃掉。”

叶城摆摆手道:“其他村的村民包产到户后,每户就按三亩麦子算,他们能结余900多斤麦子。

你们还觉得分的麦子多吗??”

顿时。

会议室内肃然一片,管委会六人的脸上,涌起迷惘之色。

难道。

公社真的就不敌包产到户??

高艳丽结结巴巴问:“社长,难道我们公社......”

没等她话说完,叶城抬手制止住了。

“账不是你们这样子算的。就按一户八亩地算,抛开交掉的公粮,结余2400斤粮食。

按六口人算,两老两大两小,平均下来每人每年250斤粮食。

如此一来,他们落下900斤粮食,换作钱的话也就是108块钱。”

叶城顿了顿,继续道:“现在看来,你觉得他们比公社强吗?”

他别的不敢保证,如果解放公社持续的围湖造田造鱼塘,公社社员们不出五年就能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