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必有一争,除非主公直接放弃。”贾诩不明所以。
荀彧未曾把夏侯惇的这些情报都告知贾诩,便道,“荆州之实力,远非我等所见,若是彧说,荆州实力已远超我们呢?当如何?”
贾诩皱眉,“便是有蒸汽舰与快舟,还有那般铁甲,实力也应只是在兵甲上略有超出,但北人善战,加之我军骑兵优势,应当不至于如此?”
荀彧摇头。
贾诩立刻认知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文若的意思是……”
“是以,文和以为,此时我等当如何?”
“近一年来,我等与江东联系不强。”贾诩很快想到了江东,“且孙权小儿送了他兄长唯一的孩子去楚安做质子,那孩子竟又被楚安君收作了弟子。”
“文和的意思是?”
“江东虽仅余半郡,但旧时兵力仍在。”贾诩开口,“此时,当大力支持孙氏。”
荀彧点头,也没错,孙氏的核心兵力都在,还是能牵制住荆州一些兵力的,“孙绍既被那人收为弟子,若是荆州与江东开战,其性命无忧,孙权也不必过于犹豫。”
“的确。”贾诩继续道,“然,我等之忧,在内。”
“在内?”荀彧不解。
贾诩饶有深意的看了荀彧一眼,“世家之危。”
是的,北方各世家,几乎没有不想去南方的,而这一切,皆为利故。
曹操所在地盘,这个时候没法随便动兵的原因,也正是在此。
到时候曹操要真的和荆州打的话,就必须解决内部隐患,否则,就会如同江东一般,何时被世家反了水而不自知。
荀彧沉下眼眸,是啊,贾诩说的没错。
曹操想要和荆州打,就必须解决世家这个隐患。
可曹操能打下现在的地盘,压根就离不开世家的支持!虽然,世家们多数是看在天子的份上给的支持。
讨论,陷入了僵局。
江东,吴郡。
孙权见着又一次丰收的禾稻,脸上终于轻松了些。
周瑜自楚安回来后,也在吴郡内推行了计口授田制度,虽有一些世家的阻力,但在他绝对的兵力之下,毫无反抗之力。
因此,推行起来很是顺利。
庶民百姓们惊喜,便越发努力的耕种自己的田地,称赞起孙权的仁德来。
“公瑾,此法,的确可行。”孙权见着旁边的周瑜,笑着。
“嗯,但此时,我们需要更多的地盘与百姓。”周瑜开口。
孙权一愣,“公瑾的意思是?”
“还得再等等。”周瑜笑着,“许昌之事,夏侯惇已死,荆州与曹操不可和解,必有一战,唯有等他们开战,我江东才有翻盘的可能。”
孙权赞同,“刘表已死,刘琮即位,但自探听来的消息,那刘琮一直为刘表守孝,不理事务,怕是早被架空了。”
“是。”周瑜点头,“那日我将所有罪责,可都是推到了刘琮身上的。”
“多亏公瑾急智。”孙权也笑。
是啊,不然,他这剩下的半个郡,怕是没有现在这安稳的日子能过。
“只是,阿香竟背着我跑去荆州!若是被人知晓身份……”孙权想起孙尚香,就是想跳脚,这妹妹,从小就跟他没多少对付。
周瑜也是无奈,但也知道,楚安,或许是孙尚香的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