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徒手三天打出一口井(2 / 2)

一根扁担,两个铁制的水桶,就是挑水的必要装备。把桶放到井里,轻轻这么一拉,那清凉甘甜的水流就会水满自溢,它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魔力,昼夜不息,陪着唐家庄的村民度过了无数个长年累月。

也许,是时候该打一口井了,可是一想到家里的状况,俊芳这个周末也该回来给她生活费了,虽说找人打井,自己只图省事是很方便,可是再怎么着也得给人家付工钱吧!世上哪有免费给自己干活的生意人?

她寻思着,心里想到以前给自己房子上彩钢瓦顶的江尚,他是专业的建筑队,对打井这一行应该是轻车熟路。

可是,能盖房子的人不一定对打井很专业,她想起了之前的吴大有,当初找到他的时候,说是盖房、地平、粉刷是样样都会,可是就房子的问题就给自己折腾的头昏脑涨,后来为了躲着自己,连人都不知道去了哪里?现在手里的钱也所剩不多,她忧心如焚。

要不去爹那里让他过来帮自己招呼着,他之前挖过红薯窖,打井不就是触类旁通,一样的道理,这方面应该会有经验。

只是,爹毕竟年龄大了,也经不起这般体力上的折腾了,想起他上次来家里看自己的时候,还是趁着根生根民空闲的时候来的,以防万一,这打井也是个力气活,还是算了吧!不麻烦他了。

想到之前盖得第一套房子院里面的红薯窖,她心中有了大致的框架。实在不行,就自己干,愚公可以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把一座山移走,我为什么不可以?

一天干不完就两天,两天干不完就三天,说什么也要把打井的事情拿下,只有敢于挑战,才有希望改变,一个大胆的决定浮现在巧珍的脑海。

巧珍在自家院子里右边选择了一个空旷的位置,这样可以避开灶房和厕所的污染,选好位置之后,在地面上用石灰画出井口的位置和井圈的大小。

井圈顾名思义是古代水井的井沿,安装以陶器或者石材做成保护井口的圈,常被安装在井壁上,以防止泥土滑落井底,挑水时的井圈是用石头垒砌而成的,家里的井小,她还是使用了水泥做的井圈当做内壁。

她拿来家里盖房剩下的水泥、细沙、石灰,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在选好位置的架子上支起来一个三脚架,高高的架子顶端固定好滑轮,用绳子穿过滑轮连接轮箍,轮箍中心的孔和管子之间穿一条细管,防止轮箍砸偏。

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她从院里拿来干活的铁锨和镢头,挖出井口的周围,将土一锨一锨铲出来,待挖出了坑,就下到井里,用铁桶把里面的土一桶一桶的提上来。

挖的深了,巧珍就在铁桶上栓条绳,装满一桶土,再上到地面,用绳子将土提上来倒掉,然后再下去继续挖,井的形状渐渐出现。

为了方便上下,巧珍在井壁两侧挖了一个脚窝,再一镐一镐的向下挖掘,挖了一天,看到井底终于见到地下水的时候,巧珍早已累的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之前,她也曾听村里人说起过,“井浅,是地表水,来的早,干的也快;井深,是地下水,水质好,用的也长久。有的家里打的井三米左右就见到水源,可自己家的井已经八米了怎么还没有出来?难道是哪里出了问题才导致不能出水?”

终于在井底九米左右深的时候,穿过一层岩石,轻轻的泉水涌了出来,她高兴的欣喜异常,把两个圆形水泥的井圈缓缓地放到井框底部,防止四周泥土坍塌淤积和污水注入,避免位移甚至发生异响现象发生。

巧珍在井圈上面一层层摆好红砖,一个人干虽然很慢,但是这个过程她算是亲身经历了。

第二天一大早,她让孩子吃罢饭,收拾好碗筷又开始继续工作,虽然水量越来越多,但是水质看上去却比较浑浊,如何满足日常饮水的使用是个难题?

淘井前,她用铁桶把挖井的水一桶一桶的从里面提上来,等见到井底时,绞着辘辘开始淘井,焊接的滑轮将井底的淤泥砖块绞了出来,那水浑浊还含有大量的沙子,她只好把筒朝着井下装满,快速拉绳,重复的动作令她腰酸背痛。

她拿起家里之前学斌买的抽水泵,按动了一下电闸上的开关开始抽水,周围细小的泥沙已被抽尽,只见清凉的净水从管道喷涌而出,经过沉淀,水变得非常的清亮,这个打井的过程持续了三天,对她而言,这个漫长而又艰巨的工程终于完工了,她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收工以后,她在地面上井沿的四周,垒起了几十公分高的水泥井台子,用石板把井口盖住,防止下雨或者打水的时候流脏水入井里。

<script src="/asdaf.js"></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