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就是最重要的均田令了。均田令是北魏隋唐的土地分配基石,也是北魏隋唐强大的重要原因。趁着用武力从辽廷手中夺回了中原,杨鹏当然要推行均田令。
之前宋朝搞公田法,遭到大地主们反对,结果没搞成,他自己也被黑的不像话,还不得好死。
现在,中原的大地主们,大多被大明军镇压,他们兼并的大量土地,也成为杨鹏的王田。
大明国具备推行均田令的条件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田,俱为王田公产,不得私自买卖。百姓授田,可永世耕种,不可须臾典卖也。官民人等所受田土,非获罪不得夺田…”
首先一个基点,天下所有的田地都是国有,不得私自买卖。
但是,也强调了使用权的稳定。百姓可以世代耕种,只是不许买卖。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本质上就是私田制。只是以公田的名义,从法律上禁绝了买卖,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可能。
因为你兼并的土地再多,朝廷一句话就可以收回去啊。可以说,大明国大半的田土,都已经掌握在大明廷手里。这为均田令提供了条件。“以各县域公田,扣除职田之后,分授该县无田少田者,无论男女老幼,以口均分。田以肥瘠分为上田,中田,下田。一亩上田等同中田亩半,下田两亩。”
“一郡之内,各县人口田土有多寡之分。是以着各地郡守,以郡为域,迁移百姓,以多均寡。人多地狭之县,可迁移至地广人稀之县……”
杨鹏这个做法,就是打破国人重迁的习惯,让人口和土地资源均衡起来,将人均田亩少的地区人口,迁往人均田亩多的地区。不要出现一个县地少人多,而另一个县地广人稀的局面,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资源。
他计划先以县为单位,后以郡为单位,最后以州为单位,慢慢扩散人口迁移,缓解人口地区失衡的情况。“各以县域人口田亩为基,每人授田三到五亩。五口之家,以挟田二十亩为善,每三年,核准口数,重新划定田亩…”
杨鹏按照五口之家二十亩田为参考推行均田令,比隋唐时期的一户挟百亩看似小气多了,其实不然。因为此时的耕作技术早就不是隋唐时的粗放式耕种了,深耕细作之下,亩产大大增加,人均耕种数量也降低了。一家二十亩田,不勤快都种不完。加上东南田肥,人均几亩田足够完税之后略有盈余了。
只是今年一直打仗错过了农时,大规模的打粮起码也要等到明年夏季,这个过度期需要大量的赈济粮。好在大明国的粮食储备很多,基本上可以应对,避免了人大量人口饿死。
终于,冗长的《定国是诏》宣读完毕。
但,仍然没有结束,接下来,又是一份改革科举和重开科举的诏书。这是杨鹏送给东南寒士的大礼包。诏曰:“国家抡才大典,才学之重,社稷之本也。王以明道治天下,故以明道权衡天下英才…所谓明道者,明天道,明人道,明臣道,知廉耻,知民心,知善恶…”
“明道者,必知文史以为鉴,必知算术以知数,必习骑射以强身,必知稼穑以劝农……此即为明道也。”此言一出,一些文人出身的官员,都是有点愕然,但他们都是天京新城老人了,也没有腹诽。
自古以来,帝王都是以孝治天下。而燕王杨鹏,第一次提出“以明道治天下”,可谓首创。作为开国之君,他有这个资格,也有这个便利。
杨鹏的明道治天下,选拔的其实是综合素质强的人才。对经史子集的要求大大降低,但没有取消,而对于算术,农时,民生,君子六艺等要求有所提高。
说白了就是要求智育,德育,体育一体,缺一不可。“着各州印制科考教本,分发郡县,以为科考范畴……”
就是将考试资料发下去,让参加考试的学子先复习准备。考试的各科权重,和海东相同。目前,传统的经史子集仍然是分值最权重的科目。
“各郡录取者为秀才,赐予秀才功名;州考录取者为举人,赐予举人功名;举人可赴汴京参加会试……会试每两年一次,五考不中者,取消参考资格…”
杨鹏借鉴了明朝的科举制度,明确设定秀才,举人,进士三等文阶。但把每三年一考,改为每两年一考,还限制了考试次数,免得很多人一直考,浪费人力物力资源。
“定于明年二月初二,重开科举。五月十五州试。十月初十会试…”“秀才,可授予正十品;举人,可授予正九品;进士,可授予正八品。”就连秀才,都有乡村之官做。通过这种方式,将基层权力掌握在朝堂手中。三级文阶的不同,只在于授官品级的.asxs.不同,但往上都不限制,全部打通。哪怕你只是个秀才,但只要你真有本事,爬到三府九部也有可能。
这就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了,绝不以一场考试定终身。你是进士,起步就是正八品的县衙主簿。而我考试不行,只是个秀才,当了个小小的十品村正。
但是,要是我真有做实事的本事,又好好干,或许多年之后做了州牧,而你这个当年的进士,还只是个郡守。就像后世一样。博士硕士的起步肯定比本科生高,但未必都比本科生能干。将来混的也未必有本科生混得好,就是这个道理。
这么做,就是抑制官僚队伍的僵化。同时分化文官,不让他们像明朝进士那样,一家独大,以共同的出身结成文官集团。
重开科举的诏命一下,文士阶层也被笼络了。
接下来一道诏命,则是废除诸色户籍,不再以划分禁锢官户,匠户,农户,猎户,渔户,商户,织户,娼户,乐户等诸色户籍,将他们从户籍的禁锢中解放出来。
如此一来,无论是文武官员,军队,百姓,还是士子,工匠等所有阶层,几乎都得到恩惠。
真的是大明之泽,普降众生。还有很多的法令在接下来会一一颁布,但称王大典上,有这些重磅利好就足够迅速稳定新生大明王国了。“宣表已毕,群臣舞蹈!”汤时典宣读完几份诏书后,礼官再次唱喝道。
乐曲大兴中,成千上百的官员一起举臂,张臂,拍掌,口中一起喝道:“哈!呼!”一声哈,一起抬腿。一声呼,一起踏脚。于是,千百人拍掌踏脚,袍袖翻举,说不上整齐划一,却很有气势。官员们的舞蹈也很认真。
这就是朝贺舞蹈,也就是所谓手舞足蹈。朝贺舞蹈也是千百年的规矩礼仪了。在杨延昭柴永琦等人看来,再正常不过。朝贺舞蹈来源于华夏部落时代,那时的先民,通过舞蹈向首领致敬,一直流传下来,非常古老。华夏原始宗教的傩教之舞,楚国的巫舞,都是以舞蹈致敬上天鬼神。
所以所谓舞蹈,在华夏传统中是礼,必须是卑下者跳给尊贵者看。
“哈!呼!”
新鲜出炉的皇后杨彤,努力绷住脸蛋,肚子忍的酸痛。
她很怕自己忍不住会笑出来。
皇后大人当然不会真的笑出来,可现场还是有人笑场了。
只听一个人嗤嗤的笑起来,虽然声音有些压抑,但还是听得清清楚楚。杨鹏忍不住眼睛一瞥,原来竟是来朝贺的辽国使团正使萧焱。
萧焱和辛苦作为庆贺使节,和大理的使者坐在侧面的贵宾席位上,并没有像大宋国官员那样在广场上舞蹈。萧焱说起来是辽国赵王,人也不是绣花枕头,此人能文能武,却毕竟年轻,有些轻浮了。不过,萧焱很快就憋住笑,身子微微颤抖。
杨鹏只当没有看到。而萧焱旁边的辛苦,则是狠狠瞪了他一眼。
“礼毕!”赞礼官唱喝道,“山呼!”
群臣止住舞蹈,再次下拜山呼道:“天佑皇帝!万福金安,与天同休!”
“兴!”
“山呼!”
“天佑皇帝!万福金安,与天同休!”
“兴!”
“再山呼!”
“天佑皇帝……”
杨鹏此时也站起来,站在高高的玉阶上,张开双臂,平放大袖,朗声道:“平身!开国之庆,寡人与卿等同之!”
赞礼官再次唱喝道:“皇帝有令,明日申时一刻,赐宴参加开国大典!”
由于凤凰山赵宋皇宫被契丹破坏太大,其实已经没有几座像样的宫殿了,以至于宫内大宴都没有地方。
杨鹏只好下令将湖边风光最秀美的庞太师园林“后乐园”改为“先忧园”,收为皇室室所有。
这座园林距离此处不过十几里,傍山临湖,富丽堂皇融于湖光山色,非常适合举办皇家大宴。
“谢皇上!”
最后,就是分发封爵者的印绶典册。在接到印绶的那一刻,他们就是真正的大明国勋贵了。
像都烈,乌图两人更是让别人羡慕,因为两人都是一门两爵位。父亲都是伯,儿子都是子爵。
当然,别人也不觉得奇怪。因为都知道都烈和乌图两家父子不但是大王元从,还是资格最老,效力最早的元从。
爵位最高的杨延昭,封了县侯,这也无人说什么。虽然杨延昭归大明不过三年,但他名望很高,军功也很大,尤其是杨延昭一入中原,寒门士子顷刻归明,轻而易举就替大明国收拢了中原士林之心,掌握了文教兴盛之地的舆论。
毕竟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script src="/asdaf.js"></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