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目前能提供的最大涡扇发动机,推力也不过16吨左右,这还是在低空低速下,测试到的数据,在高空高速下,推力还要打不少的折扣。这样的航空发动机,装到我们设计的飞机上,想实现超音速巡航都困难,更不用说飞离大气层,进入真正的太空了。我们原本打算等待兄弟单位的爆震发动机研发成功,再装机试飞的,奈何他们的研发进度太慢,到现在连一个原型机也没有制作出来,定型量产更是遥遥无期。
今天看到你们蜀都第一航发公司研发的这款电浆发动机,就很符合我们的需求,只是这个推力能不能调整的更小一些。我们的第六代战机预设了两种飞行模式,无人模式和有人模式。无人模式还好,推力再高,只要机体强度做高一些,也能抗的住。但有人模式下,像电浆发动机现在这样,起步就是100吨推力,就实在是太高了,加速度太大,人体会承受不住。”
李翔沉吟一下,说道:“把电浆发动机的初始推力做小,没有太大难度,无非是降低电流,限制气流供应罢了。真正不好解决的,是电能供应问题,即使使用我们万维科技出品的锂空气电池作为动力来源,能量密度也就和航空煤油相当,还是太低了一些,无法满足多次进出太空的需求。”
旁边一位50多岁的设计师插话进来,说道:“供电问题,倒也不是无法解决,我们公司有核电池的技术储备。只是以前用到的都是特别小体积的核电池,放电电流也很小,主要为了它的超长续航。现在要大电流大功率的核电池,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研发才成。”
“哦,你们有核电池技术,基于聚变原理,还是裂变原理?”
“当然是基于裂变原理,核聚变那是世界性的难题,那么多国际顶尖实验室都没有攻克,我们怎么可能搞出成果来。”
听到只是裂变核电池,李翔顿时失去了兴趣。核裂变产生的辐射实在是太可怕,不可能使用在民用领域,而且李翔也很难搞到制作裂变核电池的原材料。李翔在先前穿越的两个世界,都获得过核聚变电池技术,也得到过实物,但其加工制作方法,对设备的要求实在是太高,原材料也很难提取,短时间内,很难制作出成品。有道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见识过了性能更优异,安全性更高的核聚变电池,对蜀飞的核裂变电池顿时失去的兴趣。
“我们的这台电浆发动机,只是一台原型机,还需要后续优化、调整。我估计至少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定型量产。到时候卖给你们几台,肯定没问题,不过你们要做好心理准备,这种电浆发动机使用了大量的稀有金属,售价会比较高。”
“比较高是多高,一千万一台还是两千万一台?”
<script src="/asdaf.js"></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