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竹将军英勇地跃下马来,急忙走到太皓身边,恭敬地行了一礼:“见过太皓大人,大人,您可还好?”
太皓礼貌的回礼:“感谢南竹将军的及时救援,我没事,只是我的这些兄弟们有伤亡。南竹将军,你是如何得知我在这里的呢?”
南竹将军先是指挥狼筅兵投入到救援受伤兄弟的行列中,然后向太皓解释道:“我是听能晋参军说,太皓大人去了雁荡山寻找倭国武士的藏身之处,而且已经两个晚上没有回城了。他便到大营找我,我便猜测太皓大人可能遇到了困难,于是我立即带领着四百名狼筅兵在凌晨出发,来到雁荡山寻找太皓大人。可是我们在山上并没有找到太皓大人的踪迹,于是我们前往山上的寺庙向鉴行大师打探消息,得知太皓大人可能来到了乌潭村,因此我们立即赶到这里来了。”
太皓听后,不禁对南竹将军的英勇和决断感到敬佩。他轻轻地点了点头,说道:“南竹将军来得很及时。”接着,他向南竹将军介绍道,“这位是伏伊,是我的师兄。”
太皓继续向南竹将军一一介绍了“芒砀山二十兄弟”的成员。此时禾凉向太皓和伏伊禀报:“大哥、太皓大人,伤亡情况已统计完毕,共有二十个小弟牺牲,三十二个受伤的。”
太皓吩咐道:“赶紧将受伤的兄弟包扎好,那些牺牲的兄弟就埋在这雁荡山之下吧。”
太皓吩咐道:“尽快为受伤的兄弟们包扎伤口,而那些牺牲的兄弟……就地掩埋吧,让他们长眠在这片雁荡山之下。”
此时在血腥的战场上,一位僧侣慈悲为怀,穿梭于尸体之间。没错,他就是雁荡山上那座寺庙里的鉴行大师。鉴行大师的僧袍在风中舞动,上面的繁复花纹仿佛是古老的经文,低声诉说着和平与宁静。他的脸庞被岁月的阳光晒得黝黑,但此时他眼中的宁静之光却犹如夜空中的一颗明星,充满了深深的悲悯之情。
鉴行大师手上缠着一串檀香木的念珠,每一颗都经过精心挑选,光滑而温暖。他一边在每个阵亡的义士面前屈膝下跪,一边口中诵念经文,声音虽低,却充满了力量,如同慈悲的雨滴渗入干涸的土地。
他还在每一位义士的眼旁轻轻地放下一个小红纸包,那是他一点小小的祝福,里面装着的是神秘的符咒和一瓣心香。在他的心中,每一个生命都是神圣的,每一个牺牲都是值得尊重的。他用这种方式,无声地为他们祈福,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里能得到安宁和幸福。
阳光洒在他身后,把他镶嵌在一层金色的光辉中。他的影子在大地上拉得长长的,仿佛是在向这些阵亡的义士们诉说着一种寂静的尊崇和敬意。在他的眼中,这一片土地不再是血腥和毁灭,而是一片宁静的佛国,充满了无尽的慈悲和爱。
鉴行大师的每一次诵经,每一次祈祷,都像是一首无言的诗,流淌在大地上,洗涤掉那些无法逃避的血腥和痛苦,为那些牺牲的灵魂带来一丝丝的安慰和祝福。
随着鉴行大师的离去,太皓凝视着他的背影,心中涌上一股无尽的感慨。他深信,在鉴行大师的祷告下,这些兄弟们定会在来世中摆脱一切痛苦。
乌潭村的村民们一听到倭寇再次袭击村子,与太皓大人带领的义士大战的消息,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匆匆赶来。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忧虑和焦急,但更多的是坚定和决心。他们知道,这些义士是为了保护他们的家园,为了抵抗倭寇的侵略而牺牲的。他们的死,不仅是乌潭村的损失,更是整个国家的痛。
村民们迅速地组织起来,开始处理伤员。他们用自己的衣服包扎伤口,用自己带来的食物喂养虚弱的义士。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决心,他们知道,他们不能让这些义士的牺牲白白浪费。
对于那些牺牲的义士,村民们深深地跪拜下来,向他们表达最崇高的敬意和感谢。他们发誓,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乌潭村的百姓还在,他们就会世代供养这些义士的香火,直到永远。以后每年清明节都会来到这里,为他们扫墓祭拜,让他们的灵魂得到安宁。这个承诺,不仅仅是对那些牺牲的义士的尊重和怀念,更是他们对生活能够幸福的坚定信念。
处理完所有的一切之后,他们重新整装待发,准备返回温川城。在归途中,南竹将军向太皓透露道:“金唐城的援军已经在昨日抵达,其他几座城池的援军也正在赶来的途中。这些援军一旦到达,他们将与狼筅兵一同训练,为即将对倭寇发动的大规模战争做好准备。”
听到这个消息,太皓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微笑。他知道,有了这些援军的加入,他们的胜算又增加了几分。他向南竹将军表示了深深的感谢,然后让他继续带领狼筅兵进行训练,准备接下来的大战。
回到温川城之后,南竹将军直接去往了温川城大营。而太皓先是为“芒砀山二十兄弟”及其那些小弟安排了住所,随后回到了城主府。管家见太皓归来,连忙上前迎接。“大人!您终于回来啦!我以为您出了什么事呢。”
太皓微微一笑,回应道:“我不会出事的,这两天府里有什么事发生吗?”
管家面露焦急之色,说道:“正要向大人禀报呢,若水姑娘已经两天没有回来了,不知道她去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