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受欢迎的还有“龙”形象汤圆。2月23日,记者在线上购物App看到这款甲辰新年限定“钱龙进宝 芝麻汤圆”,一盒140克\/6只标价为19.9元,包含着两种图案的芝麻汤圆,分别是萌趣龙造型和元宝大福袋。萌趣龙造型做得非常可爱,龙角、龙须一应俱全,两只大大的眼睛非常呆萌。在汤圆介绍中,商家解释制作中没有使用色素和添加剂,黑色的龙眼是墨鱼汁染色,粉色的龙角是加了甜菜粉,黄色的外皮则是添加了南瓜。
“95后”市民敏敏就购入了这款“龙”形象汤圆,她说,过节就是要有仪式感,在她看来,汤圆除了好吃,也要好看,更要有好的寓意,这款“钱龙进宝”的汤圆就满足了她的期望。“黑芝麻味道不会出错,‘龙’形象拍照也很出片,‘钱’龙又算是讨个好彩头,希望新年大吉大利,发大财!”敏敏说。
舌尖上的中国,说不尽的年味,忘不掉的乡愁。过了正月初五,那股“过年”的热烈劲儿渐渐散去,连续几天的煎炒烹炸、肉菜蛋蔬、糖果瓜子、酒茶饮料……总觉得有些腻了,需要吃得清淡一些了。这几天,我常常会忆起小时候祖母做的烩麻食来。烩麻食是陕西地区的家常便饭,简单营养、酸辣爽口、老少皆宜。在我的记忆里,一碗热腾腾的烩麻食,不亚于美味佳肴!
烩麻食
先说炒臊子,用菜籽油将葱、姜、蒜末煸炒出香味儿,然后加入切成小丁的白菜、西红柿、豆腐、土豆、萝卜、粉条、黄花、木耳等等,调上盐、十三香等炒熟,盛入菜盆里备用。
再说煮麻食,把和好的面团擀开,切成花生粒大小的面丁,用拇指在案板上轻轻一搓,就成了一个中空的小面鱼儿。记得祖母那时常在蒸馍的竹篦上搓麻食,搓出来的带有细麻纹儿,大小均匀,像小小的“猫耳朵”一样,很精致!水烧开后撒入麻食,再放一些洗净、泡胀的黄豆。待麻食熟透后倒入炒好的臊子,加绿叶菜、鸡蛋汁,搅拌均匀。锅里的各种食材煮熟后,一锅香喷喷的烩麻食就做好了,再调上醋、酱油、香菜、油泼辣子、香油等调料,色香味俱全,既好吃又好看,真是美味啊!
“麻食热三遍,给肉都不换。”若上顿吃不完了,加些水、汆些菜、烧开锅,下顿还可以继续吃,这时候的麻食就更入味了!咸香适口、连吃带喝,直到人额头沁汗、腹饱打嗝,就三个字:“真滋润!”
每当听到有人朗诵“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时,我都会微微一笑,心里默念:“长大后,乡愁是一碗热腾腾的麻食……”
是啊,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忘不掉的乡愁,一碗酸辣爽滑的凉粉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物质匮乏,家里基本是没什么零嘴吃的,除了仅有的季节性水果之外,也就是每年赶庙会时的糖精水了。想起那“糖精水……糖精水……”的叫卖声和五颜六色的色素勾兑的颜色,至今仍口有甜味。到了后来,再贵的冰激凌也吃不出小时候的味道了。糖精水之外,夏天让我们小孩子垂涎欲滴、回味无穷就是妈妈做的晶莹剔透的凉粉了。
进入夏天,妈妈如果有空闲时间,就给我们说,今天给你们打凉粉吃。吃过中午饭,妈妈就开始忙活了,拿出储存的土豆淀粉。我们几个孩子围在锅边,看着妈妈给锅里倒上水,大姐拉风箱,二姐不停地加柴火,水烧开之后妈妈加入土豆淀粉,就需要用铲子不停地搅拌。这个时候,是需要用点力气的,为了不粘锅,让粉和水发生最大的化学反应,妈妈的手不能停,要一直搅拌,锅里的汤渐渐变得浓稠了,等到妈妈说一句“盖上锅盖,闷一会儿”,三姐眼疾手快,就迅速把锅盖递到妈妈手里。妈妈把锅盖盖好确保不漏气后,嘱咐二姐不要再加柴火,大姐拉风箱的速度也慢下来。过了不大工夫,妈妈说可以出锅了,我们几个又都聚拢到锅跟前,看着妈妈把稠稠的凉粉盛在一个个碗里,放在柜子上,等待它用一个晚上的时间凝固。我们几个孩子便怀着对美食的期待进入梦乡。
第二天早上起来,妈妈把一碗一碗的凉粉脱模泡在冷水桶里,随手捞起一坨,放在案板上切条,装入搪瓷碗里,放入自制的芥末、各种调料、最后滴一滴香油,每人一碗,我们几个孩子便狼吞虎咽,吃得心满意足。这样的满足不是天天都有的,是要在我们顶着烈日、汗流满面地回到家,口渴难耐,这个时候,洗把脸,吃一碗凉粉,顿感神清气爽,浑身来劲,吃妈妈做的凉粉是夏日里最惬意的事。
山雨欲来风满楼。现在想来,炎炎烈日到来之前的几天总是会燥热。那个时候,没有天气预报,但妈妈总是能抓住“时机”,在烈日当空前一天打凉粉,等我们燥热难耐时,吃一碗妈妈做的凉粉,酸辣可口,爽到骨头缝里。所以长大后我还是喜欢吃凉粉、凉皮、凉鱼鱼之类的食物,那清凉滑口的感觉就是满满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