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站在阳台上看灿烂星空,禁不住感叹宇宙的浩瀚,地球在其中犹如一粒尘埃。
我们不过是在尘埃上活着的浮游生物,认真活好现在,没有人会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好的坏的,大多三十年河东三十河西。他想起小艾说这句时的样子,微皱着眉头,姣好的面容无比平静。
他想起初见她时,她一身黑衣从街道的另一侧走过来,若没有月光,她似乎和夜是一体的。他们擦身而过,他闻见她身上有淡淡的香味。
他喜欢身带香味的女子,若是灵魂也有香气,那该有多好。
他下意识地回头去看她瘦削的背影,有似曾相识的错觉,仿佛她与自己有过心灵的交集。
他确信自己在真实行走,身外有错落的楼群和小贩的叫卖声,熟悉的街道和味道,紧凑而亲切,绝不是梦。
他深信会再次见到她,就像相信他们质地是相同的。心底都有与世界紧密相连的渴望,以及不与外人言说的孤单。
他从小心思细腻,有天真时已苍老的心境,会轻易看见许多故事的转折间腐烂的枝叶。
他曾在书里看过一句话:这世上所有生物,从盛开到果实坠下,都如宿命,能够落地生根又开花结果的,才是光明的一生,所谓轮回不过是寻找光明的过程。
那个夏天的午后,他为这句话陷入深深地悲凉之中,窗外是高亢的蝉鸣和刺眼的日光。
他一直渴望平静而安稳地活着,与心爱的人在一起,日子过得像月光,清澈明亮,没有纷扰的世事和人际关系。
他害怕应酬,在每次推杯换盏之后都深深自责,觉得生命在被一次又一次地戕害,心已千疮百孔,无法修补。
再次见到小艾是一年以后,他在朋友的新书发布会上与她相邻而坐,他一边闻着她身上传出的淡淡香味一边抑制快要跳出来的心。
她似乎发觉了他的异样,转过脸看他。他们四目相对,都有短暂的失神。
她挪了下身体,然后去翻桌子上的书,听见他如释重负的吐气,心微微地颤动了一下。
她知道自己的冷。早已习惯用无情的眼去看有情的事。她相信爱情,却不信自己能够遇见。
她是一个认真的人,喜欢精致地活着。她开一个档次较高的服装店,每天忙碌而充实。她经常独自去旅行,喜欢在一些古老的风景里找故事。她思维活跃,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她曾怀疑自己是从某个故事里偷偷跑出来的,所以总有背井离乡的愁绪。
她对他印象深刻就是因为他在发布会上说起乡愁。他们对乡愁的理解近乎相同,她心里出现难得一见的共鸣。
他站在那里,挺拔如株翠竹,仿佛自带风声,身上有隐约的清澈,掩盖了他的平凡面容。
她看着他侃侃而谈,自成一格的见解让她耳目一新。那些话语像流淌的溪水,干净明亮。
她始终认为一个人最好的活着是将自己所有情感和知识汇成光亮的河,载着梦想去向未来。
她看出他是有梦想的人,他的眉眼下有掩藏不出的柔情与果敢。这样的男子不是一般的女子能够懂得的。
她忽然生起好奇的心,不是想探究他眉眼下的东西,而是心底那份对他的熟悉,仿佛有些年月,他们是一同经历风雨的。
在发布会后的酒宴上,他们相谈甚欢,相互留了联系方式。短暂而美丽的相聚像一朵花在缓慢开放。
在后来的几个月里,他真的给她打去电话,是为了给即将结婚的妹妹选几套衣服。
他们再次见面,只是她的身边多了一个男子,高大英俊,说话间不经意地冒出一两句纯正的英语。
他一直是个自觉的人,从不愿给人带去麻烦,即使心里万般不愿,也不想给他人带去困扰。
他和妹妹选好衣服,微笑着和她道别。心里有淡淡的失落,却也释然,毕竟不属于自己的,再好也是别人的。
她看出了他的失落,没有在意。在她心中,他最合适的位置是闺蜜,不是男友。
界定像堵墙,你在那边永远看不见我在这边的哀伤与挣扎。
他有好几次看见她和那个男子亲密地牵手走过,他看着他们的背影,心如刀割。他有些痛恨自己,特意跑那么远过来,就为了看他们相爱?
他在一家外贸公司工作,有一个别人不愿去的外派岗位,他主动申请去了那里。
在南非的德班,他闲暇时最大的爱好就是旅行。有时甚至会只身去一些动荡的区域,看那里生活着的人,心有痛惜。
有一次在靠近动荡区域的山顶,他用远程望远镜看那些群居的难民,他们像一群兽类,身心疲惫地靠在一起,不安而惶恐。他不忍心转过镜头,在另一侧,他看着山那边的城市,人流如织,有难得一见的繁华。忽然流下泪来。
有月光落在他的身上,像温暖的手抚摸着他的头发和身体,他心有悲戚。普天之下,众生从来不是平等的,总有人活在流离颠沛中。
他失声痛哭,像看破前世今生般。在凉风涌动的山顶,他久久不愿离去,只有清亮的月光陪着他。
外国的月亮从来不比中国的圆。在任何的地方都会有阴晴圆缺,都有流离失所的人和感情。
很长一段时间,他不再去旅行,在网络上写一些不知所谓的短句,试图劝说自己平静下来。
他像修行一般在静寂的时光中将自己的心一遍遍清洗,在每一个月圆之夜,他都会听国语歌曲,至少祖国没有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