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相处(2 / 2)

肖大郎也趁机说起自己要去村里收点菜:“今儿城门那查得严,要是被他们发现咱们送的是胰子就不好了,我想收一些青菜萝卜,可以遮人眼目,到时候卖给饭馆也方便。”

肖筱结了第一笔胰子的货款后,就和家里人说了,要是这生意能长久的做下去,下个月起,就给家里人发一两银子的月钱。

她先前还觉得三丫头是在吹牛,现在看到她出门一趟就能的一两二两的银钱,才知道人家说的是大实话。

因此对儿子提出来的生意,是真的很看不上眼。

毕竟下个月起,她可是有一两银子月钱的人了。

肖筱却点头:“大哥你这想法好,你还可以收一些鸡蛋鸭蛋拿去卖,再带些针线回来卖给村里人。”

“这样还可以把咱们家的胰子,也当成是从城里带回来的。”

他们的车厢要放胰子,就不愿让别人搭车了,要不然又是一份额外的收入。

肖大郎听到她的话,也连连点头:“那我这就去收。”

肖綉喊住他:“你知道村里有哪几家是爱占小便宜的吧?记得绕着他们点。”

哪怕家里打了水井,但是爱听八卦的吴氏,还是坚持每天都去外面的小河边洗衣裳,就是为了听八卦。

还别说,要论谁对村里人了解,那肯定得属吴氏。

当然,吴氏在外面听了八卦,回来也说给他们听。

像谁家为了省点油水,去刮卖猪肉的案板。

谁家爱占小便宜,借邻居鸡蛋的时候是挑大的,还回去的时候是挑最小的。

肖莲也冲他一挑眉:“银钱不够吧?我先借你一两?”

“村里人哪找的出啊?”肖筱往房里走:“去把咱们的铜钱都找出来给大哥用。”

别看她们现在结货款,能有一两多银子,先前还被县衙门罚了十两银子,买房子,买骡车,也都是几十两,近百两银子的大开销。

事实上,乡下平时很少用到银子,都是用铜板的时候多。

毕竟米面之类的都是自给自足的,养猪的人家腌点肉,来年就能吃一年,又都养着鸡鸭鹅,平日里能吃点蛋,就算是荤菜了。

买油盐酱醋,才需要花点铜板。

买布料这些,才会用到银钱。

一家子凑了三百多文铜钱给肖大郎,还有一钱的碎银有五钱。

肖大郎让娘陪着,走了村里十多户人家,收了二百来个鸡蛋,花了六百多文钱。

村里拿去后宅村卖,一个鸡蛋也就二文钱。

但送到城里去,那就能卖三文钱一个,或者是五文钱两个。

又先付了一钱银子定金,让前面的邻居家,明儿早上给现摘青菜,萝卜,菱角,莲藕,辣椒,南瓜,冬瓜和扁豆。

每样不能超二十斤,他准备先去试一试。

反正不管能不能卖掉,都按着后宅的市场价付他菜钱。

肖大郎能挣得就是个差价。

因为城里菜价会比后宅这边高一点,这是他去买猪板油的时候,听到过得。

鸡蛋用箩筐装,中间撒一些稻壳就能防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