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飞一般的炮兵(求追读)(1 / 2)

法国宽敞而平整的国王大道上,近两万名法军士兵排成一眼望不到头的行军队列,在嘹亮的歌声中快步前进。

而在队伍中后段,年轻的拿破仑却如同和与恋人依偎在一起般,紧紧靠在一辆由四匹马拉着的高大炮车上。

嗯,其他人是坐在车上的,而他却宁愿步行在炮车旁边,为的就是能从各个角度看她,抚摸她。

那是约瑟夫的宝石马车公司生产的最新型号的骑炮车。

约瑟夫在半年多前吩咐工匠试制,几个月前才刚刚完成,第一批一共造了20多辆,全部装备给近卫军团。

这种尺寸极大,看起来像是长条形木屋的骑炮车,是他根据后来拿破仑的骑乘炮制造的,当然,进行了一些必要的改进。

骑炮兵的概念是在七年战争时期就由腓特烈大帝创造出来的。

所谓的骑炮兵,简单来说就是给大炮和炮手配备足够的马匹,全程拖拽机动,使得大炮的移动速度成倍提高,从而大幅增加了火炮战术的灵活性。

不过早期的骑炮兵有很多不足,例如大炮要不断解开、绑上连接马匹的绳索,导致准备时间过长。

这个时代的普遍观点认为,骑炮兵完成开炮的耗时要比普通炮兵长三分之一以上。

另外就是骑炮兵不适合装备重炮,通常6磅以上的大炮就很难用马拖着快速机动——12磅炮需要8匹马拖拽,赶马的士兵能保持马匹不乱就已经是训练有素了,想跑快点儿基本不可能。

所以在18世纪末,各国还是主要装备普通炮兵,辅以少量骑炮兵。

然而,拿破仑这个用炮的天才却将骑炮兵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甚至将某些军团的大炮全部骑炮兵化。

对于骑炮兵的应用,他有极多的创新。例如骑炮兵利用速度快速前突,贴在敌人的脸上几轮齐射,而后快速撤离。再例如将骑炮兵配备给骑兵营,跟着骑兵一路疾驰一路轰。

总之,在他之后,各国对骑炮兵的重视程度成倍提高。

不过在眼下,拿皇暂时还是个对着骑炮车流口水的萌新。

历史上的拿破仑骑炮兵有两个主要核心装备——马拉大炮和弹药车。

此时拿破仑正在“抱舔”的那个长条形木屋就是后来非常常见的,外号“大棚车”的弹药车。

这东西将大炮的后勤保障全部“集成化”,作战的时候能快速拖出里面的炮弹和火药,移动时又能在短时间内装进去,由马匹拖走。

这比腓特烈的骑炮兵使用的火药车、弹药车、工具车各分一摊,移动时都得套马要便捷得多,也就省时得多。

而速度就是骑炮兵最大的优势。

约瑟夫又结合后世的载重卡车的结构,为这种车子加了驻犁,炮弹和火药模块改为抽拉结构。火药和炮弹箱的盖板则用了自动锁扣——这个是路易十六亲自设计的,结实可靠。

有了这些改动之后,大炮的发射准备比历史上的原版快了七八秒之多。

另外,约瑟夫还在弹药车上加了6个座位,供炮手们乘坐。历史上的“大篷车”是不许士兵乘坐的,炮手得徒步跟车跑。

不过有马车不坐,这是谁也受不了的。于是,炮手们便坐在弹药车的车顶上,也就是状如倾斜的法式屋顶的位置。虽然臀部是肯定不好受的,但想要偷懒就只能忍着。

约瑟夫知道不许炮手坐车是极难做到的,便索性给他们加了座位,顶多就是加一匹马的事情。这样也能使骑炮兵的移动速度提高不少。

至于大炮那边,约瑟夫也做了一些改进,主要是给炮尾加装了后世火车车厢之间的那种卡扣。

别小看这一改动,在骑炮兵需要转移时,能将大炮套在马上的时间大幅缩短,操作也更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