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阁臣都是虫豸,陛下是圣明的。
有理想的人对于贾琏而言,最讨厌了!
明明可以躺着,为何要奋斗?
讨厌归讨厌,但是像王安石、张居正这样的人物,该有的尊敬一点都不会少。
有枣子没枣子打三杆子的贾琏,并没有太强的目的性。至少现在做事没啥目的性。
张廷恩也没把贾琏能挣钱的话当真,笑呵呵的给他撵走了,没要紧事情还不如多陪陪刚收房的丫鬟。内阁大臣兼领户部尚书,张廷恩事情很多的。
讨厌张廷恩的人很多,户部的官员中就有不少人。
原因也很简单,张廷恩上任之后,开始抓工作效率。以前可以拖三天的活,现在一天就得做完,做不完就得挨训,不服气得忍着!
我能有今天,靠的不是贵人,而是琏二叔的提携。没有琏二叔拉扯一番,贵人知道我是谁啊?没有琏二叔的谋划,贵人也没有眼下的大好局面。
等桂香端着盆子出去了,贾琏才回头笑问:“这么快?那边怎么说的?”
“卖疯了,卖疯了。”贾蓉手舞足蹈,动作极为夸张。
有钱逛青楼的官员,还差那点俸禄么?京城官吏风气败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君臣二人交换视线之后,旁观的首辅、次辅表情凝重,孙化贞和张廷恩似笑非笑。
从贾琏这里出来,回到报社的贾蓉飞快的收起脸上的笑容,一脸沉重的入内求见。
【脸色发青,眼窝深陷】怎么听着如此的耳熟啊?
哦,早起照镜子的时候,我就是这个形象。哎,都怪《洞玄子奇谭》写的太好了,招式精妙,令人忍不住去研究实践。
有御史就此公告上奏,【都察院监督百官,龙禁尉越权。】
承辉帝有足够的耐心,所有奏折一律留中不发,等待事情的继续发酵。
贾琏在书房里眯着眼睛打了个抖,桂香在乐器方面的进步很大啊。
看了奏折的承辉帝,立刻把张廷恩给叫来奏对。
贾琏见这厮露出犹豫的表情,心里暗暗警惕,语气也冷了一些:“就是啥?在我这也藏着掖着?”贾蓉一个激灵,赶紧摇头:“不是,是贵人那边找了几个落第秀才,学着写话本连载,这不,已经决定下一期报上刊登了。”
贵人不贵人的,在贾蓉心目中的分量,已经大不如前了。
荣国府,东跨院,又是润笔进账的一天。
“别这么看着我,都是为了你好。大妇没进门,伱肚子先大了,还想不想活?”贾琏见桂香眼神过分哀怨,招了招手示意过来坐腿上。
李清主动要求当刀子,不能寒了臣子的心思。于是,李清得到了机会,以承辉帝的口述内容为核心,草拟了一份奏折,就在内阁会议上做完了一切,然后阁臣们用印通过。事情是内阁大臣们集体讨论通过,发起人是内阁大臣兼礼部尚书李清。
【阁臣都是虫豸,陛下是圣明的!】
可是龙禁尉凭什么夺权?
此奏折一出,御史们群情激昂,纷纷上奏,驳斥内阁的不当之举。
文官之间的事情,怎么可以让龙禁尉介入呢?龙禁尉是武夫,是特务机构,让他们来执行该律令,文官的体面还要不要?
通气之后,上内阁会议。承辉帝还是很会保护臣子的,所以不用张廷恩来开口,自己就说了:“龙禁尉上奏,秋闱之后,各地举子入京备考明年会试,京师风月之地生意骤然兴隆。才子风流,朕能理解。可是有相当多的官员,不顾朝廷律令,下值后频频出入青楼,此风不知大兴于何时,无从考起。朕以为,既往不咎,以后不行。朝廷律令不能是摆设,内阁拟一份通告,走邸报传递天下,以免有人说朕不教而诛。”
李亨很想派人去把贾琏抓来,关在小黑屋里让他写,不写出大结局来不放人回去。
十块钱卖葫芦娃全集这种事情,实在是令人深恶痛绝!
被久远的记忆折腾不轻的贾琏,多少有点恼羞成怒。也勾起了新一轮的创作欲望!
疑惑的原因也很简单,京师看着人口多,但读书人才占比多少?外地销售基本就指望不上了,毕竟交通不便,覆盖通州就很不错了,顶了天能卖到天津。
“我寻思着,地方太远的够不上,顺天府境内的销售,应该能拿下不是。所以啊,我让人往周边各县各府送书,求的就是一个先睹为快,外地书店先送去,卖完付钱。还有就是通州那地方很要紧,我向贵人建议,在通州设点免费卖报纸,借着这个点卖书。”
多看了几页后,贾琏随手丢回去:“如果就这水平,那还是算了。再说了,这书公开卖,对于书店的名声不好,还是谨慎一点。”
一次性送来一千两的润笔,这让贾琏深感疑惑,卖的这么好的么?
“我觉得因为乡试耽误了不够分量,前几日见到珠大叔面色发青,眼窝深陷,脚步虚浮,就这么照搬在二叔身上告诉贵人。对了,我见到贵人的时候,他捧着一本《洞玄子奇谭》不舍得放手,我让人买了一本回来,啧啧啧,写的确实不错。我寻思着,是不是找人也写一些,放在书店里卖。”
听贾蓉这么一说,李亨顿时就急了,腾的站起道:“这如何是好?”
可惜,李亨没这个实力,更没这个胆子。只能在心里默默的抱怨,好你个贾琏,中了举之后开始浪了是不是?你清醒一点,明年还有会试呢。
“每个月的利润翻了个跟头,贵人笑的眉眼不见,就是……。”
皇帝只是默认了内阁大臣们的集体意见,他没搞一言堂!
前脚通告出来,后脚《京师民声报》全文转载!
要的就是京师人尽皆知的效果,做官的出入风月之地,那是不允许的。
并且很快就针对这份公告,做出了激烈的反应。
“这个月销售已经破六千册,还在增长之中,我以为销售破万册有望。”
遥想当年赴京求学,青葱岁月啊。一日偶遇一男,身着绿色军大衣,在街头游荡,目光游离,见人便上前问:“哥们,要盘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