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章尾小记(1 / 1)

鸣镝,又名响箭、嚆矢。从字面意思看,顾名思义,乃是一种射击时会鸣响的箭头。通常飞行武器应减少响动,在战场上做到“暗箭难防”的效果方可最大化杀伤敌人,由此可想到,至少鸣镝的首要作用并非杀敌,而是传讯。因此就个人看到的箭头的样式来总结,形制多为椭圆状,中空,有哨孔空隙在侧,用于气流穿过发出尖啸,以导致其没有强力杀伤性。

就现存文献来看,至少汉代就已经有鸣镝用于实战。有传说是源起游牧民族之手,太史公的《史记·匈奴列传》中就记载到:“冒顿乃作为鸣镝,习勒其骑射。。。。。。”其中就有用鸣镝指出目标,众箭齐射之的用法。由于冒顿单于运用此法击杀了其父亲——头曼单于,由此还出了个冒顿单于“鸣镝弑父”的典故。

至于唐代,民族融合交流广泛,军中哨箭使用亦应平常,如李昂的《从军行》中就有描述:“玄漠云平初合阵,西山月出闻鸣镝。”而唐代鸣镝原型,有看到百科上说日本学者林谦三所著的《东亚乐器考》中,记录了正仓院所藏的几件圣武天皇时期(差不多是作者所写故事时间线所在的唐中期)的鸣镝,可惜本人未读过原著,若后面有机会阅读后,再看能不能分享一下图片,如果有朋友看过的,也欢迎提供素材交流。

——以上说明全为个人所查用于创作的资料整理,并非科普,请大家正确理解,若有问题或建议,欢迎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