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典故(2 / 2)

说完,他还瞄了眼林音的脸色,见她比刚才好了不少,这才松了口气。

对两人之间的问题,他也是无奈,再心急,他也做不了什么,只能是深深地无奈。

邵韵诗五感超人,立马就察觉出了闫彪的低落,怕两人又尴尬,便忙忙地接了话头,“行了,你就别啰嗦了,说说吧,咱们怎么去?”

“嗯?难道你还想乘车去?”闫彪傻眼了,往日大家不都步行吗?

林音憋不住了,“你傻呀,往日咱们可没这么热地出过门。”

闫彪一想,还真是,这么热的天,要是自己带着俩女孩子,就这么溜达出去,回头还不得被家中的长辈们骂死。

邵韵诗可没为难闫彪的意思,忙道:“咱家有车,就坐家中的马车吧。”

闫彪从不和老五奶奶客气,更加不会和邵韵诗客套了,便点头应下了。

苏州城里,有不少临水而建的茶楼,三五好友坐着听书,还真是别有意趣。

闫彪定的桌子是茶楼外间水上的敞庭,夏日虽不凉爽,可临水而坐,还算惬意。

知道有女客,店家早早的就将桌子布置齐整了。

待送茶水的小二退下,闫彪邀功道:“今儿,我这地方选的怎么样?”

“不怎么样。”习惯同他斗嘴的林音,当即冷嗤。

邵韵诗没管俩人斗嘴,自顾地四下打量了起来。

瞧见河面上川流不息的小船,她舒心了,点头道:“确实不错,不过要是将这遮拦的细纱撤了,那就更好了。”

“天气有些热,即使是早上这里避着日光,也觉得闷,细纱能挡些热浪,我们坐着听书说话都便宜。”闫彪忙解释道。

“倒也是。”说着话,邵韵诗便将挡风的阔边凉帽拿了下来。

见她拿下了帽子,林音也跟着将抢到手里的那顶缀珍珠的粉色小薄呢帽解了下来,不想正好给盯着她瞧的闫彪瞅了个正着。

闫彪同闫翠玲一直不合脾气,遂,对这顶帽子以及它的典故,也有印象。

刚才出门上车的时候,他光顾着女孩子的安危和时间了,这会子闲了下来,一下子就看住了。

有些吃惊的闫彪,指着帽子,“你怎么戴了它了?”

林音已经知道了缘故,也不恼,‘哼’了声,“你倒是告诉我,它有什么罪过?”说着,她还扬了扬帽子。

这话呛得闫彪一愣,只能掉头不赞同地看向邵韵诗,“你就叫她这么戴了出来。”说完,又道:“你怎么不将它处理了,还留着干什么?”

林音撇嘴道:“你倒是大气,这帽子可值老钱了。仍了多可惜,还不如便宜我呢。”说着,她还故意市侩地咋舌。

闫彪见林音这样,就更是怪邵韵诗了,直接冲着她就瞪眼。

邵韵诗无奈地摊手,“我哪里知道喜妹舍不得,还好好留着呀。”

林音见不得闫彪怪邵韵诗,忙道:“哎,哎,你怎么回事?这可怨不上瞒姑,她拦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