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绿柳大坝,地魔穿脑(1 / 2)

天日东升之后,在几个时辰之间,就滑过中天,逐渐西斜。

苏州城里一个高瘦汉子,悄然出城。

他虽然穿的是一件粗糙布袍,头上戴的也是一块蓝布方巾,看起来并不惹眼,但其实从衣领之处可以看出,他里面垫了数层丝绸衣物,并非普通百姓。

而且他出城之后,专挑荒野小路里面走,越到山林荒僻的地方,就越是放开大步,速度越来越快。

此人名叫陆青,乃是江淮军中正五品的宁远将军。

苏晏雄心壮志,暗地里扩充兵力,惟才是举,这些年里也先后招揽了不少好手,都寻了些由头,上报朝廷,封下官职。

这个陆青就是因为轻身飞纵的功夫绝佳,又训练出了大批轻功高手,远奔突袭,探听消息都是上上之选,因此才得到苏晏看重。

如今他放开脚力,只消片刻功夫,就已经到了太湖边上,一个废弃小村庄里面。

江淮之地,像这样的村庄不少。

苏晏治军虽然威名远扬,但他要私下扩充兵力,不能引起朝廷关注,自然只好打下面的主意。

如那等富庶之地,青壮多的,他要用心治理,使其更加卖力才好。

但如同那些老弱妇孺多的地方,他就暗地里派出盗匪,去洗劫一番,或把人杀了,取精血骨骼魂魄怨气,好祭炼成批的邪门法器。

若闹的事情大了些,他再把盗贼打散,精锐移到别处,让官兵出手一趟,烧几座匪寨,顺势收缴一部分法器,名正言顺地出现在江淮中的府库之中。

至于打散盗匪这个事情,只要稍加修饰,就又是一桩剿灭匪徒的好功劳,向朝廷请赏。

不过这个废弃的村庄里面,却并非是空无一人。

陆青走到庄子深处,从怀里取出一张符纸,对前方一晃。

只见绿光飞出,没入前方空气之中,空气渐渐荡开波纹,景色为之一变。

原本一大座污浊的池塘,变成了溪流环绕的青石院落。

院子内外,打扫得井井有条,二三十个美貌仆从、俊秀童子,在院子里来来往往,准备菜蔬酒肉,给主人侍奉晚饭。

陆青走进去之后,外面的迷阵就再度闭合,那些美貌仆从,似乎也认得他,纷纷行礼,吴侬软语,口称:“二老爷!”

这院子的主人,原来正是陆青的兄长陆昆。

这兄弟两个,相差四十岁有余,年轻时候,又都在东海活跃,中原极少有人知道他们兄弟关系。

陆昆此刻,正坐在大屋软榻之上,手里盘玩着一大团金黄色的砂石。

他天生矮小,身高不过三尺左右,因此在江湖上有个诨号,称作“三尺地灵魔”,但却是修成了陆行仙的人物,功力非凡,平素爱穿一身火炭色的袍子。

陆青一走进去,金红二色闯入眼帘,晃得他止不住眨眼,都看不清兄长面貌。

“你怎么来了?”

陆昆双手交叠,把那团黄沙一压,缩成拳头大小,收到袖子里面,抬眼看来。

“你这个月可是来了第二趟了,苏晏机警,非同小可,你要万分谨慎,可不要被他发现了才好。”

陆青咽了口唾沫,坐到旁边,拿了杯香茶饮用,说道:“苏晏死了!”

陆昆黑里泛红的眉毛跳了跳,道:“当真?是怎么个事情,你见到了他的尸首?”

“尸体没见到,但我见到了他那把五爵天剑的碎片,而且他豢养的耳报神等大小鬼怪,也都萎靡不振,明显失了主人。”

陆青一想起此事,就觉得口干舌燥,“还不只是他。”

“金陵王曹鸿、天仙门主冯坤,这两位也败亡了,杀他们的人,自称苏寒山。”

“今天早上,那人来到江淮军大营中宣告此事,说是曹苏二人养的匪徒,招惹到他身上,被他反杀,顺手去金陵王府,杀了曹英,仇怨一深,才有了昨晚在洪泽湖一场大战。”

“他说话那时,风雷震动,九天电闪,兵马齐慑,不敢妄动,还被他闯入大都督府里,片刻之间,消息就已经轰传全城。”

陆昆脸色也有点惊疑,喃喃说道:“苏寒山?我怎么从没有听说过这么一个人物……”

陆青灌完了一盏茶,脸上露出振奋之色:“兄长,不管他是什么来历,这正是你我二人的机会啊。”

“王爷请你我过来,到江淮这里潜藏,就是要找准机会,使太湖决堤,江南必生动乱,乃至影响到供应给开封的漕运。”

“朝廷但凡派人过来深查,曹、苏二人过往的事哪还有不露馅的,只有立即造反这条路可走。”

“到时候王爷就可以乱中取利,养成大势,直接改朝换代。”

陆青咂了咂嘴,一抹胡须,道,“如今曹苏二人虽然身亡,但总体这个乱子,还是可以掀起来的。”

陆昆神色微动。

他们兄弟两个,都是襄阳王府暗中聘请的客卿。

那襄阳王,是当今宋朝皇帝的叔父,跟东海小蓬莱碧霞宫更有交情,势力颇大,早有开辟霸业的心思,因此对金陵王这个“同行”的所作所为更加敏感,就存了利用之心。

但是太湖决堤这件事情,本来就是要转移朝廷视线,自己混水摸鱼,当然不可能让襄阳王府全体出动,强行攻击。

因此多番磋商之后,只请了陆昆兄弟两个过来,见机行事。

“我们去坝上看看。”

陆昆一把抓住兄弟,飞上半空,转瞬间就到了太湖堤坝之上。

这岸边绿柳,排成好几列,延伸出去,几乎环绕太湖,青草如茵,气味芬芳。

堤坝高出水面丈余,两兄弟站在堤坝之上,俯瞰水面,眺望烟波,只觉浩渺无垠,令人有来到海边的错觉。

原来,秦汉古时,太湖水下泄入海,有三条大的水脉,分别是娄江、东江和吴淞江。

可是唐朝后期,北极、罗刹国等地,冰雪化冻,寒流南下,侵入中原,也使海平面上升,海潮倒灌,海沙堵塞于三江入海口。

娄江、东江,先后因堵塞而水脉涣散,湮灭于陆地之上,只有吴淞江撑了下来。

从唐末至今,这么多年以来,太湖从上游接收数郡之水,却只靠一条吴淞江,宣泄入海,下游泥沙淤积,水道收窄,流量不丰。

太湖水系,沿岸堤坝的压力,可以说是越来越大。

此时冬季将过,可谓开春时节,一旦太湖决堤,立刻就是数十个县糜烂,因此而生的瘟疫、流民等等难题,更不可胜数。

苏晏治理江淮,当然也要严防此事。

他除了延续从前官员防水之策,还派人打造了两千三百八十四根“神针”,进入太湖堤坝之中。

假如太湖有异动,苏晏顷刻之间,就可以赶到此处。

凭他净土仙的修为,就算不能直接把破坏者拿下,也可以立刻补上堤坝,阻止祸患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