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欧冶子死千年后(2 / 2)

基础掌法招式上,有单劈掌,双劈掌,顺势掌,吞吐掌,洞穿掌,合流掌,回身掌,龙形掌,总共八种。

又有推、托、带、领、穿、搬、拦、截、扣、捉、勾、打、封、闭、闪、展,十六种身法手法用法。

这套掌法,如果单独拿出来的话,并不比沧水县其他几个武馆的手段更高明。

可以说只是修炼纯阳三法的一种前置准备工作,是基础中的基础。

苏寒山的纯阳三法,都已经练到登峰造极,大而化之的地步,现在却偏偏打起这套最基础的掌法来,甚至每一招打出,收回之间,还要揣摩良久。

他现在的整个武功体系,如果比喻成一棵大树的话。

那么,六御生杀令法,就是六条最主要的枝干,决定了这棵树朝哪些方向生长,会对哪些区域造成影响。

小五行理论,是内部营养类型、特效成分,决定了这树是什么品种,并向更名贵、更有特殊功效的品种努力。

纯阳神功,则是他最本质的功体,是最重要的根系,用来鉴定、粉碎、过滤、吸收各种要素,一股脑的变成营养,供应小五行理论的运转,供应六御令法的生长……

无论苍天风水,神魄秘法,太华拳谱,还是真人枪,四大杀气,五雷交感法门,都在这些被粉碎吸收的范围内。

从这个角度来说,玄阴搜魔真经的内功真谛,实际就是纯阳神功套的一层面具。

只要悟通了此种内功真髓,把天都纯阳一逆转,自然可以成就玄阴搜魔。

在面对某些硬点子的时候,宽仁醇厚的纯阳功,就会披上这层凶恶的玄阴外衣,阴阳轮转,将对方磨碎。

苏寒山因为已经走上武道金丹之路,对于纯阳峰前辈的总结传承,以前是只需要百分之几的摸索微调,现在,却是最多只能抄个八成,别的都要自行发挥。

这该是个麻烦。

但对于以前就有着异世界大量体系,可以借鉴,只愁没有足够缺口收容的苏寒山来讲,却也可能变为一种洗礼。

他正好借这个机会,将自己的根基重整,拓展,尽情地将那些不同体系碰撞,产生的灵感契机,全部加入基础层面。

这样,就能够让“天都纯阳”这个根系,在吸收其他营养的时候,更加慧眼如炬,鲸吞广纳,不留遗珠。

如此一个重炼基础的过程,自然是急不得。

苏寒山打一打,停一停,掌法变动,连带着心情、功力、元气的变化,显得非常舒缓从容。

与其说是武,不如说是舞。

打了一阵子之后,简直连舞也算不上了,只是在徘徊散步,时不时的挥动一下手掌罢了。

到了天明时分,他若有所感,停下了手里的动作,转身看去。

东方新发现了他的动向,也扭头看了一眼,讶异道:“是云涛老弟到了吗?”

凌晨时分,山间起了一层薄雾。

雾中走来的并非司徒云涛,而是一个白发如霜,面容却只有三四十岁,而且身材高大,背着一个竹篓的妇人。

“我听到这里有一件兵刃在哭泣。”

那妇人嗓音有些生硬,好像不太习惯跟人打交道,也没有什么见面礼节、招呼,只是目光一扫,落在了东方新身上。

“原来是你的刀,你好像过去是很爱护你的刀,以至于他现在要死了,也对你很有些眷恋的感觉。”

“不过,如果你没有任何察觉,继续这么放任下去的话,这把刀很快就会从濒死,变成彻底死去了。”

东方新诧异的抬起手中虎刀,说道:“你是说,我的刀已经有了灵性?我怎么不知道?”

“你们这些人,总是以为要有了可以脱体而出的刀灵剑灵,才算是有了灵性吗?”

白发妇人淡淡然的看着那把刀,说道,“这把刀,刀身虽断,气脉未绝。”

她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

“八千两黄金,我帮你将这把断刀重连。”

东方新稍微迟疑了一下。

八千两黄金对他来说,倒也算不上一笔多大的款项,只是这妇人来得莫名,令人不太信任。

也罢,这把虎刀本就已经断了,若真有机会挽回,绝不能错过。

东方新点头答应下来,郑重的将手中断刀交过去。

白发妇人走到桌边,从竹篓之中,取出了一个青玉罐子,里面装满了澄澈而粘稠的液体,像是某种油脂,散发着草木的香气。

她拿出来的油罐之上,还刻着一些极小的字眼,即使是玄胎境界的人,也需要运足眼力,才能够察觉到。

“欧冶子死千年后,精灵暗授张鸦九,鸦九铸剑吴山中,天与日时神借功……”

苏寒山心中默念,有所猜测。

龙泉道,中古三十六道宗之一,专攻铸剑之法,最初的几代道主,如欧冶子,干将莫邪等人,名声都极大,被视为天下间最好的铸剑师。

不过后来,这一道宗因为弟子太多,互不相服,云流四散,失去了巅峰气象。

历时千年,才又有一位名叫张鸦九的铸剑师,夺取天下第一铸剑名家的称号,重整龙泉道,因此被称之为“中兴道主”。

可惜,铸剑这个行业,既与军备相关,又隐隐超脱军备,是一条上达王侯公卿、交往名门豪客的捷径,实在是鱼龙混杂,嫉贤妒能之辈,比比皆是。

特别出众的铸剑师,如果不被哪一方招揽,很难有足够材料练手成长,如果被招揽了,又必然被敌对势力优先针对,明枪暗箭,早夭的风险很大。

中古后期,正逢数千载罕见的一场大乱世,龙泉道的中兴,也只是昙花一现。

到了如今,天下间顶着龙泉名号的铸剑流派,多如牛毛,数不胜数。

拥有龙泉道真传水准的,却少之又少,大多只是滥竽充数。

东方新手里这两把刀,原本也是当年尚未开创长乐山房时,游历四方,特地请一位号称有龙泉传承的大匠人铸造出来的。

质量确实过硬,耗资更是不菲。

用了这么多年,他也顺着自己的功法路径,日夜反复用元气滋润养炼,只觉得如臂使指,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可是,大半个时辰之后,当那白发妇人将吸收了数次油膏,弥合一体,捶打矫正,突兀滋生、又褪去一大堆锈迹的虎刀,重新还给他的时候。

东方新刚一接过来,就心中一怔,忍不住涌起一个强烈的念头。

与现在手中的这把刀相比。

他以前见过的,所有号称龙泉传承的名家,铸造出来的东西,根本不配称之为刀剑……

那只不过是粗陋笨拙的铁棍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