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记后一天的小记(2 / 2)

运河岛 运河岛 1179 字 2个月前

拭目以待后续发展,真好奇推特以后是什么结局。

:休息,喝水

:精修昨天的日记文

修了一会发现那篇日记实在太长,非常气馁,头晕眼花,不想干了歇会吧。

:小美庭院

随便翻翻淘宝() ()

喝了一个沙棘汁,感觉好喝了,可能习惯了

:继续修文吧…大概修了左右

:看了看消息和公众号,匆匆一瞥。

如果不是这两天记录得这么细,这个有些浪费时间的习惯我还真没发现。

:吃了芝麻丸,喝了水。父亲用胶修了漏水的饮水机,母亲从超市买东西回来了。

吃了杏干,酸味重些,但也有甜味。可以吃但应该不会回购。

吃了肉脯和岩烧芝士饼干。

还吃了一个榴芒一刻,抹香绿茶,好吃。当时吃的时候觉得里面同时放了绿茶粉和抹茶粉,看了一下配料表,果然如此。不过并没有吃出里面添加的莲子和花生的味道,还是有待提高。

:看了一篇一对美国父母选择在家教育孩子的文,文中的父母把全家个孩子的每一个都在岁前送进了大学。这篇文是把这一家的教育当做一个成功的例子来写的,不过我对这种过早进入大学的情况是反对的,而且也发现这些孩子去的大学大都很一般,没什么名气。

大学是有社交属性的,而且对后续进入社会也是一个准备的过程。一个岁的少年被一群岁左右的人团团围住,社交难度被迫增大,找到有共同语言的朋友也会比较难。

毕业的时候年龄太小,找某些工作也会受限。有些公司招收员工的时候会不拘一格招人才,但如果毕业的大学很一般,这种机会也会偏少。

为什么不给这些孩子更多的时间准备一下,在几年后升入更好的大学呢?如果这样这些孩子可以有机会和十分优秀的同龄人一起开始更丰富的大学生活,而不是过早地进入一所稀疏平常的大学。

不过文中的有些观点还是可取的,比如因材施教。这对父母在家教育子女的时候并没有直接套用学校的教学大纲,而是根据每个子女的兴趣制定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试图下载作家助手的桌面端,没找到方法,倒是发现了语音输入的功能,试了试,和我现在用的另一个语音输入各有千秋。具体效果还需要在下次大篇幅地语音更新时尝试一番。

:晚餐。蒸扇贝,西红柿炒鸡蛋,馒头,茼蒿鸡蛋汤。可口美味。

:看了看公众号,又试了试语音识别。这个语音识别在标点的部分做得比我现在用的那个好,但内容识别稍有欠缺。

:小美庭院

:看了一篇写网文趋势的文,分析了免费和付费,分析了IP孵化,还提到了国际化。

:看了一篇写核酸从业人员自从乙类乙管之后开始失业的文。

:和父亲一起看了《神印王座》动漫。

:看了一部电视剧,名字没注意,主角是一个航空公司的女飞行员。两集看下来,剧情里应该是有恋爱情节的,男一已经基本可以确定了。

:看了另一篇写电影的文。这篇文花了一定的篇幅分析《阿凡达》票房不及预期的原因以及电影院行业没能借上映机会摆脱萧条的原因。

:小美庭院,淘宝人生,流浪旅社

:有一次一目十行地看了公众号

:看了日记文。

在这之后突然开始看自己的文了。把这篇文最开始的那些精修过的章节全读了一遍,又把比较靠前的未精修章节看了不少。

不得不说,小说的作者未必能精确记忆所有章节,尽管他们是作者。

:小美庭院

:写更新

:更新写完了,准备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