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琰啊,最终还是你先走一步了……”
诸葛亮摇了摇羽扇,望着蒋琬的墓碑上的“文正”的谥号,喃喃道
蒋琬作为大汉朝堂上。诸葛亮以下最重要的文官(马谡不在其中),在病逝的当天,刘禅就给出了这个谥号。
这可以说是文官系统里可以得到的最高谥号,也代表了刘禅对于这位尚书令的肯定。
所以当看到这个谥号的时候,诸葛亮也为蒋琬感到骄傲。但即便如此,这依然掩盖不了诸葛亮满心的悲伤。
“公琰,你这一走,朝堂上可就只有文伟一人了。你这让我怎么放心朝堂啊……”诸葛亮轻轻的摇了摇头,长叹了一声,神情有几分落寞。
即便蒋琬在时,尚书台都有时候出现忙不过来的情况。这还是在他本人尚在,威信服众的前提下。
这要是他走人了,仅剩下费祎一人,还能稳得住当今朝堂吗?
诸葛亮心里没底,也因为如此他对蒋琬的离世更加哀伤。
“丞相,陛下现在已经亲政了。虽然政治手腕不是很行,但终究是在进步的。”马谡望着诸葛亮的背影,小心翼翼的走上前,对丞相劝慰道。
“这大汉朝堂,不可能一直受您庇护的。总归是要别人去挑大梁,丞相您也得放下心来了。”
说到这里,马谡下意识顿了以下,随后接着开口说道。
“而且有我在,朝堂不可能乱的。公琰这么多年也不容易了……”
“我最担心的就是你!”诸葛亮头也不回,平静的开口道。
马谡:“……”
“你啊!自从征讨陇右之后,就再也不复旭日成都令的温和。这么多年下来,我最不放心的,就是把朝政交给你!”诸葛亮轻轻的摇了摇头,转过身以羽扇点了点马谡,有些无奈的说。
“公琰还在时尚且能给你收拾烂摊子,还不至于让你闹得太大。现在只有文伟一人在尚书台,若是我哪天不在了,谁来给伱保驾护航?”
作为一个政治家,诸葛亮很清楚谈才是朝堂的核心。毕竟朝堂存在的意义,实际上就是让各方势力在能谈的时候千万别动手。
向马谡这种嫉恶如仇的脾气,真要是让他全权接受尚书台,他大概能在长安再来一次河阴之变。
所以蒋琬的离世,诸葛亮最大的担忧,反而在马谡身上。
不过,对于诸葛亮这一番话,马谡倒丝毫不放在心上。他轻轻的摇了摇头,漫不经心的回答,
“丞相多虑了,就某这情况,还不一定谁先走人呢……”
“闭嘴吧!我可不想再看见一个徒弟走在我前面!”诸葛亮冷哼了一声,用羽扇拍了拍马谡的头道。
“从现在开始,你就给我老老实实的统兵于中军就行了。好好调养你的身体,现在的你哪怕只是坐在哪里,对大汉都是巨大的支持了。”
这一番话倒是不假,就现在来说诸葛亮还真希望马谡能多活几年。
毕竟这几年,季汉在关东有巨大的威慑力,其中八成来自于马谡。只要他这尊镇狱明王一直活着,那关东就全都服服帖帖的。
但是他要是一死,关东还能不能镇得住可真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