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府兵制与选锋策(1 / 2)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正文卷第四百八十二章府兵制与选锋策“裁军?”

这一个词瞬间让马谡反应过来,神情也一下子变得极为严肃。

现在困扰大汉财政最大的问题不是别的,正是庞大的军队。

自刘备击败刘璋,顺利入主益州之后,诸葛亮就奉命开始改革。益州在诸葛亮两年的变动之下成为一个巨大的战争机器,大部分资源都服务于北伐。

在这样的制度之下,季汉的军队一直都是处于可供养极限数额的。尤其是在大汉这几年迅速的扩张之中,大量降兵编入,使得大汉兵力迅速膨胀。

北伐之前,大汉可调用的兵力就已经达到二十万了。这一次攻克关中之后,三万关中魏军成建制的向汉军投降。再算上各地被击溃投降的俘虏编入,一旦消化完,汉军兵力可以逼近三十万大关。

这是个军事上的好消息,证明季汉的军事力量与曹魏距离更近了一步。但是从财政来看,蒋琬费祎估计得骂街了。

显然,以残破不堪,人口凋零的关西以及基本到战争极限的益州两个地方,是无法供养三十万大军的。哪怕是所有兵马全都改为军屯,也不可能养得活。

除非学曹魏那样,把大量人口变成农奴屯田才可行。但这個选项别说诸葛亮了,连之前的李严都说缺大德了。

所以对此,诸葛亮觉得唯一的选择就是裁军了。将部分士卒分土地裁撤,降低财政压力的同时也可以把大量精壮释放回土地。

这算是一个标准的开流节源的议程,也是一个比较无奈的选择。而诸葛亮把马谡叫过来,也正是为了商议这件事。

不过马谡对此第一反应就是反对,

“丞相!现在天下还没统一呢,恐怕不能支持裁军。”马谡摆摆手,立刻向诸葛亮汇报道,

“而且现在军中基本都是能征善战的老兵,他们可是很珍贵的。这要是裁军让他们回去务农,对汉军战力影响也是不小的。”

“这事别跟我说,你去跟公琰说,你看他会不会跟你拼命。”诸葛亮笑了一下,不由调侃了一句。

“丞相,这种情况下不如实行我在陇右的兵府制度。在渭北各郡建立兵府,将大量士卒编入兵府来组织耕战。”马谡沉吟了一下,立即将府兵制推荐给了诸葛亮。

府兵制是马谡当陇西太守的时候就提出,并让李穆在陇右推广了数年做实验。在费祎督陇右的时候,兵府从陇西郡扩展到了整个陇右五郡,是已经实行了很长时间的制度。

而按照季汉现在这个情况,显然实行府兵制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尤其是此刻关中有大量耕地无人耕种,需要对此进行开荒的时候。

府兵制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完美的制度,在对外开边的时候是极其优越的。这项制度一直到唐玄宗时才逐步瓦解,而且瓦解的原因还比较有趣。

因为唐朝疆域太大了,府兵去边境驻防路上就得走半年。来回劳累而且服役加长,府兵开始不愿意戍边,这才被募兵制取代了。

而现在的季汉就没有这个问题了,实行府兵制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你之前在陇右设立的兵府吗?朝廷估计没有足够官员负责此事……”诸葛亮眉头皱了一下,沉吟一番说道。

“此事用不了太多人官员,甚至部分兵府可以直接用基层军官任职。”马谡立刻开口说道,并详细给诸葛亮解释了一下这项制度。

“二线部曲编入兵府,分发耕地,铠甲武器也可以自备。这样一来汉军可以用较低的支出维持最大的兵力,而且战力也不会受到很大的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