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中,霹雳军的士兵迈着沉重而缓慢的步伐往前推进。他们全身甲胄扛着重矛,速度也根本快不起来。虽然太阳刚出来,但此时的天气已是十分燥热,稍有动作便全身冒汗。如果疾步行军,对士兵的体力消耗极大,不利即下来的战斗。更重要是,缓步推进能让队例保持严密整齐,不致使队形散乱歪扭。
在火枪方阵中央,有一辆八匹健骡所拉的大车。大车之上架设着一个带护栏的小平台。董虎此刻正站在小平台之上观察着前方,身边的传令兵正按他的命令舞动着旗帜,指挥着全军的行动。眼下四个方阵正如墙列进,前后之间均隔有五十米左右的距离,骑兵则紧紧护卫在阵列的两翼。在初升的阳光之下,如林的长矛尖和火枪刺刀闪闪发光。
霹雳军刚开始行动,对面的蒙军也有了动作。董虎从望远镜中看到,蒙军营垒之中先是一片骚动,接着便是大群的步兵冲到营垒外结阵。一阵隐隐的牛角号声后,大群的骑兵自蒙军营垒后方涌出,在步兵前方开始结阵。董虎初步估算,蒙军的步兵约有六千人,而骑兵人数在三千左右,估计此次是倾巢出动了。
要说东川元帅府的蒙军也是号令整齐,军令严谨,否则不会多年压着宋军打。不多时他们便结阵完成,骑兵阵列在前,步兵阵列在后。骑兵阵列分为左中右三个方阵,中间骑兵的阵列严整,战马也十分高大,人马皆着黑色的甲胄,配备了长矛、槊等长兵器;相形之下左右两翼的骑兵便稍显散乱,甲胄和装束不尽相同,手中武器也是多种多样。
对于蒙军的反应,董虎心中波澜不惊,仍指挥阵列缓步向前。眼下两军相距有五里之遥,此时霹雳军方阵仍在河岸战船火炮的保护之下,根本不怕蒙军发动攻击。汪惟正发动攻击的时机,肯定是霹雳军方阵远离河岸之时。盆地平坦的地形,有利于占据优势的蒙军骑兵,加之蒙军此次出动了九千人,兵力足足是霹雳军的两倍。汪惟正有信心击退霹雳军,甚至一鼓而下。
霹雳军方阵缓缓向前推进,蒙军则静默列阵。当两军相距只有三里地之时,蒙军发动了攻击。首先行动是中间的玄甲骑兵,他们驱马开始小跑起来。虽然是小幅慢跑,声势却也不小,其身后随即腾起了大片灰尘,将随后列阵前进的蒙军步兵笼罩在烟尘之中。这些步兵中间是蒙古汉军步兵,两侧是张大悦和杨大渊所率的新附军。
汪惟正此时并没有蒙军阵列之中,而是在营垒之中高高的方斗之上。他手拿缴获自霹雳军望远镜,将整个战场形势看得一清二楚。在方斗之下,有数十余名骑兵在等侯,以便将军令快速传到战场之上。此时战场上的蒙军将领,除了张大悦和杨大渊外,还有汪惟正的叔父汪良臣,其正指挥那些全身玄甲的蒙古汉军骑兵。指挥两翼蒙古轻骑兵的则分别是蒙古都元帅按东和赵匣剌。
眼见蒙古骑兵出动,董虎急令全军停步。霹雳军本就是以防御阵列前进,故片刻之间便做好迎战准备。长矛兵将矛尖朝向蒙军来向,矛尾则斜扎入泥土之中,足足达一尺有余。这种四米余长的重矛,精钢锻造的三棱尖头长达半米,以防被敌人削砍掉矛头。为了防止头重脚轻,也用铁制矛尾配重,此刻插入泥土之中倒也方便。
第三阵列的火枪兵在默不作声地再次整理弹药,将之放在最顺手的位置。早在出发前枪支和手雷便进行了反复检查,三棱枪刺也安装到位,枪管也精心擦拭并涂了油脂。相形之下炮兵们便稍显忙碌,停步之后他们七手八脚地将绳索从拉火炮骡马身上解下,又开始设置炮位。野战炮虽然有带轮子的炮架,但仍需要挖炮位,以消解其强大的后坐力。炮兵军官们开始测距、测量风速,以计算射击诸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