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秦齐战事(1 / 2)

我只是夫子 吴启冥 4057 字 2024-02-05

秦国以与齐国开战了。</P>

在孟海遇刺的第十天后,秦国就将鸿胪寺刺杀和孟海这位当朝侯爷在京城被刺一案相结合,最终确定了这一切都是齐国所为。</P>

大秦兵发齐国。</P>

当时的齐国听到这个消息已经是两天之后了,当时的齐国还以为自己是听错了,赶紧派出许多探子前去侦查,直到两天以后,结果这才确定,秦国的确是对自己用兵了。</P>

这也不能怪齐国的反应速度太慢,实在是秦国这边伪装得实在是太好了。</P>

毕竟鸿胪寺刺杀那桩案子之后,秦国还向齐国派来了不少使臣,还送来了许多礼物,表示两国友好邦交。</P>

谁能想到这边的礼物也拿了好东西,也收了,结果没过多久,人家就已经带兵打到了面前。</P>

秦国使臣在得知秦军已经发兵齐国之后,就已经溜之大吉,所以齐国的人想要在齐国境内找一个秦国人都做不到。</P>

但是不论如何,秦国既然发兵了,那齐国也必定得要出兵反击。</P>

于是,齐国皇帝派出大将史强盛,带领齐军20万人囤积于齐国北边第一座郡城天强郡。</P>

史强盛带领着大军驻扎在天强军,就开始布置防御工事,各种各样的滚木雷石囤积了整整一城。</P>

与此同时,齐国国君也暗中联络,与他交好的那些小国的国主,或者小城的城主,希望他们能帮助自己,希望他们能够帮助自己攻克秦国来犯的十万大军。</P>

秦国只派出了十万大军,而齐国却驻扎着20万大军,孰强孰弱一目了然。</P>

权衡利弊之后,就有两三个小国主动出兵帮助齐国,向秦国的十万大军发动了攻击。</P>

这两三个小国距离齐国较近,距离秦国较远,所以他们也担心帮助秦国会对自己国家带来灭顶之灾,但他们也更担心,如果自己不帮助齐国,齐国的二十万大军,在下一刻便会到达自己国家的城门前。</P>

齐国,那可是个不讲道理的国家。</P>

于是乎,齐国大将军史强盛联合两三个小国就对秦国的十万大军发动了进攻,然后他们就懵了……</P>

使强盛号称自己带着30万军队,企图一举歼灭秦国。</P>

但是等这些人来到秦国事先驻扎点的时候,却发现秦国人早就跑没了,这群秦国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得到了风声,居然消失的一点踪迹也没有。</P>

史强盛见到秦军居然不与自己大军硬碰硬,他也是有些摸不着头脑,于是,这位大将军带着自己30万大军一路追杀秦军,但是这一路上别人说是与秦军交战了,不算与秦军打个照面都没有。</P>

往往都是齐国君一路追秦军一路逃,顶多就是派出去的斥候见过秦军几面,一路都快要追到云容国和雾烟国了,这与秦军一次交战都没有。</P>

史强盛也知道自己不能再追下去了,再追下去靠近云容国和雾烟国,就相当于靠近了秦国南边的大门,这里可就属于秦国的地盘了。</P>

其君远途作战本就粮草不够,而且这一路长途奔波,虽然一场战役都没有打,但是人困马乏,如果这个时候秦国南边忽然杀出来一支十万的有生力量,其国虽不至于打败,但是必定会有大量的伤亡。</P>

史强盛这次的目标本身就是为了防止秦国攻打齐国,所以他也没有必要选择与秦军硬碰硬。</P>

见到秦军不敢与秦军交战,使强盛又担心齐国内部发生问题,于是他带着大军就打算返回齐国。</P>

然后他就听到事后传来了一则不好的消息。</P>

屯林城,安广城,陆丰国被秦军占领了。</P>

此帮助齐国的,正是这三个国家。</P>

屯林城和安广城都只有一座主城,人口也就只有几万人,而陆丰国所掌握的城池也就只有三座,统计人数不超过二十万。</P>

两个城外加一个国,已经可以看成三个国家了,只不过地盘有大有小。</P>

这三国为了帮助齐国,可以说是倾尽了自家所有的兵力,将这些兵力交由史强盛,所以这就导致这三国国内相当的空虚。</P>

于是秦军就定出来一条计策。</P>

他们派两万人带着大量的物资,当作是近十万人的模样一路北上,以大秦的视角,秦军的确是一路北上。</P>

而所剩下的八万人,则是暗中潜伏在道路两边,对齐军不做追杀,也不会有任何的攻打措施,他们的目标就是为了等齐军离开之后,悄悄返回,拿下这三个国家。</P>

这三个国家已经出兵帮助了齐国,就相当于与秦国为敌,秦国自然不可能放过这三个国家。</P>

当然无过门的这条计策也并不是那么容易成功的,毕竟旗鼓也有斥候。</P>

所以秦军这一路上并没有设伏,即使是那种设下埋伏安排,十几个敢死队守在埋伏口,等到敌人一进来,就能以十几人的伤亡换取敌方数千人伤亡的诱人隘口,秦军都没有派人去驻扎。</P>

齐军经过多次试探,确定秦军没有任何埋伏之后,齐军的斥候就渐渐地松懈了下来,所以他们对于那些显然不可能成为埋伏点的地方,自然不会太过于留心,我们就将八万秦军隐藏在那些一看就不会设下埋伏点的地方。</P>

在经过一番布置,容易地就骗过了齐国30万大军。</P>

之后就是八万大军一路南下,顺势占领三个帮助齐国的小国,这对于八万秦军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P>

等到史强盛意识到自己中计了,有斥候来报,秦国那边有一只八万的人马从南边杀了过来。</P>

带头的大将是胡千军和胡万马。</P>

这两人身上都披盔戴甲,身后跟着八万将士直接朝着齐军杀了过来。</P>

史强盛意识到不好,掉头就跑。</P>

按理来说,30万人马对战,八万人马就算是一人一口唾沫,也能把对方给吐死。</P>

但是史强胜的确是掉头就跑,因为他现在手头只有十万人。</P>

其余的20万人去哪了?</P>

之前也说过,齐军一路追赶秦军,路过了许多险要的隘口,秦军对于这些险要的隘口并没有任何停留驻足,但是史强盛则不然。</P>

他陆陆续续派出了大量的人马驻扎在这些隘口,毕竟这些隘口是秦军通往齐国的必经之地,如果秦国还想要攻打齐国,必定要经过这些险要的隘口。</P>

只要占领这些险要的隘口,只要秦军来了,就足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别说区十万人了,就算再加个零头100万人也不一定能破开这些险要隘口,毕竟占着地利的优势,就相当于叠了一身的buff。</P>

史强盛的出发点没错,只要他占领这些隘口,秦军对于齐国只能望洋兴叹,即使派出再多的人,那秦军也无法打到齐国城下。</P>

所以秦国这边直接杀出了八万人,史强盛选择掉头就跑,只要他派兵驻扎在那些隘口,别说八万人了,就算80万人史强盛也不怕。</P>

但,当史强盛发挥隘口,胡千军和胡万马带的大军就像是饱餐过后出城溜达一般,溜达了一圈又回去。</P>

史强盛最初的时候还不知道秦军的意图,但是等到第二天,他就知道秦军的意图了。</P>

耗。</P>

史强盛带着30万人,大军粮草供应,这可是个大问题。</P>

按理来说,齐国会源源不断地向史强胜诉讼,梁朝以保他此次战役的胜利,但是后路已经被秦国的八万人给截了。</P>

而且八万秦军直接驻扎在三个小国,吃野用那些小国的资源,喝也用那些小国的资源,完全不用担心粮草问题,再不济秦军饿极了,也能去齐国周围的其他小国掠夺一番。</P>

以那八万秦军的实力,除了齐国以外,几乎可以做到碾压周边一切小国。</P>

而齐国凑出20万人,已经是齐国的所有精锐了,如果齐国再凑出人马,虽然也能够凑出十余万人,但是都是杂牌军。</P>

只要八万。秦军驻扎在那三个小国的城池边,不断地加固城池,十万杂牌均可拿不下秦军驻扎的焦作小城。</P>

尤其指挥那八万人的还是吴国门。</P>

粮草一旦运输,必定会被秦军截获,到时候还会成为秦军的粮食。</P>

虽然史强生占领了险要的关隘,但是在这些险关要地周围,可没有多少容他劫掠的小国。</P>

前面是秦国,后路被人绞断。</P>

现在的史强盛就相当是一支孤军。</P>

共有30万人,那也无计可施。</P>

史强盛就带着齐国军在这处关爱,驻扎了五日的时间。</P>

这五天的时间里,即使减衣缩食,但是粮食仍然只剩下不到三天的了。</P>

史强盛最终下定决心拼着这条老命杀回齐国,这中间恰好需要三天的时间,两者勉强够用。</P>

至于所占领的这些关隘。</P>

虽然舍弃他们史强盛于心不忍,但是此时的他也只能咬牙带着大军返回。</P>

他在临行之前,派出五万人驻扎在这些险关要地,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秦军打过来。</P>

而且史强盛还做了一个极其错误的决定,毕竟是齐国人,所以他所派出驻扎在那些险关要地的全都是从三个小国搜刮来的士兵,而属于齐国的军队使强盛一个都没有留下来,毕竟留在这里就是死路一条,他可不忍心把自己的袍泽留在一处。</P>

这就导致史强盛带着齐军刚走,秦军就杀到了这些险关要地之前,胡千军和胡万马先是亮了一下自己身后所带的人马。</P>

然后又是一些动之以情,喻之以理的劝降词,就把这五万人给劝降了。</P>

五万人本身就是临时被三个小国的国主拉过来打酱油的,驻扎在这些关隘是个死的,与秦军交战又是死,那倒不如投降,反正这次秦国与齐国的矛盾又不掺和他们那三个小国。</P>

这三个小国的士兵也知道自己的国家已经被秦军占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