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草原实在太大了。
现在的大秦能控制的区域也就燕然山和姑衍山以南的地区,更北更西的地区还覆盖不到。
即便能短暂的占领,却无法长期控制。
连鲜卑、匈奴裔的秦人都适应不了那里的苦寒和恶劣的环境。
任何事都讲究性价比。
强制在那些地区筑城,很可能几十年后,漠北的野生部族接触到华夏文明的火光,成为他们的兴起之地。
贪多嚼不烂,大秦的土地已经足够多了。
以这个时代的生产力,实在无法控制那么远的地方。
所以杨峥只能在人心上做文章。
鼓励高僧、大儒、道人入大漠,教化诸部,在草原上修建佛寺、道馆、儒庙,宣义司也是各种造势。
即便后世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也有大片大片的人被西方舆论忽悠瘸了,更何况是这个时代?
大秦可以说是历代王朝中,对草原部族最温和的了。
一般情况下,能不动刀子就尽量不动刀。
还积极的接纳他们,奴隶、待归、治民,一条龙服务,熬个十几年,就能成为秦人。
这在汉魏时代是不可想象。
不过,最有进取心的还是佛门。
一听说可以随意在草原传播佛教,姑臧的僧人们仿佛被打了鸡血。
在中原传播,又是度牒又是户籍的,管理极其严格,僧人不是想当就能当的,寺庙也不是想开就能开的。
草原上,可以随意扩张。
这对僧人们有极大的吸引力。
他们能从天竺跋涉数万里,一路穿过中亚、西域,进入中原,就说明的他们的活力。
在这方面儒道就差了一些。
此时的道门还处在发展阶段,宗、教理论还不成熟,加上道门主张的就是一个任性自然,所以也就没什么扩张兴趣。
儒家一向鄙视周边夷狄,加上草原上的部民穷的裤衩子都没得穿,天天喝西北风,能指望他们安心向学?
读书习武都是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还要付出大量的时间,漠北部民饭都吃不饱,还有心思搞这些?
不像佛门和西方教,天天磕几个头就是虔诚信徒了……
还是杨峥强制要求,儒家才不情不愿的北上。
一个是欣然而往,另外两个是赶鸭子上架,差距自然就出来了。
所以杨峥也只能让儒道走精英路线,让佛门走底层路线。
“儒道本同流,陛下何不让儒佛也合流?将儒家经义融入佛经之中。”很少露面的嵇康听了此事,立马给杨峥出了个主意。
专业的事,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
儒佛融合,不就是后世的禅宗吗?
只要能传播华夏文明,能用的都要用。
历史上在西域、高原、草原上盛行的是佛教,说明佛教的强大生命力。
“嵇中散真乃我大秦文宗也!”杨峥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