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妹,咱们搬家吧。”
“啊?”
“等12号稿费下来了,扣掉税的话,也差不多有小二十万。该换个稍微大点的房子了。”
“你想好了?”
“唔……算了,再等等吧,等《活着》单行本出版之后,应该还能再多点钱,到时候买个新房子吧。”
“抱歉啊,师妹,如果不是我这几年一直昏迷,咱们的新房,应该已经还了一半的房贷了……”
余闲说着,然后吻了下林俞静的额头,心底满是歉意。
“师兄,你不用说抱歉的。”
“我现在就感觉很幸福啊。”
“我有个作家老公,世界,能比我幸福的,没有几个了吧?”
林俞静抱紧了余闲,生怕他再消失了似的。
“嗯。”
黑暗中,余闲没有再说话。
刚刚想要换房子,也是突然之间的一个念头。
主要是又抽到了一个致郁的《白夜行》,想到《活着》和《项链》评论区里,那些吐槽他冷血无情,并声称要寄刀片的读者。
余闲就觉得,赶紧换个地方。
不然的话,到时候万一读者真的行动了,那些刀片可没地方放。
《白夜行》和前两部还不一样。
《活着》和《项链》都属于传统的严肃文学,里面的主人公,还不会形成广大的粉丝。
但是《白夜行》,到时候,会有多少人,因为喜欢男主女主,而……
嘶!
黑暗里,余闲竟然打了个寒颤。
当然了,换房子还有另一个原因。
现在住的这个房子,空间太小了,而且因为是老房子,采光做的不好。
大人习惯了倒也还好。
但是对孩子,还有老人,其实并不是特别友好。
而且,林俞静现在做培训班,平时也需要一个地方来创作。
尤其是书法和国画,需要一个挺大的桌子。
再有就是,他也需要一个书房了。
晚写作,总是会影响到林俞静休息的。
虽然她并没有说什么。
……
第二天,送余音小同学到幼儿园。
早饭后,余闲坐在电脑前,准备进行《白夜行》的键入工作。
至于《声律启蒙》。
这本不到三万字的启蒙书,已经被他完全“写”下来了。
剩下的工作,其实就是继续一段时间的“国学充电”,然后等到一个合适的时机,把《声律启蒙》放出去。
当然,也得进行注解。
也是个不小的工作量。
另外,华夏儿童文学网的五篇儿童文学,余闲发现,浏览量只能算是一般。
而且用的是余音这个笔名,所以就没有他的引流。
对此,他同样在等一个机会。
放下这些杂志,看了一眼在客厅里创作的林俞静,余闲开始了《白夜行》的录入工作。
昨天晚查收后,他还没有看系统给的文件。
这一次,系统给了四个版本的《白夜行》,中文版、英文版、韩文版和日文版。
依然很是贴心。
新书现在就躺在他脑子里,第一步自然就是录入到电脑里。
然后再进行大改。
对于这本《白夜行》,余闲需要做两个工作。
第一是录入原文,第二是中译中。
至于中译韩、中译日、中译英的问题,不是目前他需要考虑的问题。
啪啪啪!
“出了近铁布施站,沿着铁路径直向西。
已经十月了,天气仍闷热难当,地面也很干燥。
每当卡车疾驰而过,扬起的尘土极可能会让人又皱眉又揉眼睛……”
一午,他一直在往电脑里键入文字。
余闲手速不慢,已经写了七八千字的开头。
“师兄,过来吃饭吧。”
十二点一刻,林俞静从客厅里喊他吃饭。
“哎!”
余闲伸了下腰,一阵咯吱地响。
长时候坐在椅子里写作,对于身体的损伤,其实还是挺严重的。
余闲想着,不能再这么拼命了。
他现在是传统文学作家,又不是网文作家,不需要做成一个触手怪。
虽然这么想着。
但是下午,余闲仍然在电脑前,一直从一点坐到四点。
直到林俞静提醒他,去接苗苗放学了,才从电脑前起身。
《白夜行》全文字数达到了35万,几乎是四个《活着》的篇幅了。
光是第一章,就有近三万字。
余闲在去接苗苗的时候,只录入了第一章的三分之二。
两万字。
速度已经是很快了。
接苗苗的时候,林俞静也去了。
这一次,余闲没有遇到王梦轩的爸爸王支援,他自然是去教书了。
“师兄,你是不是,也有可能去大学教书啊?”
回来的时候,林俞静突然问道。
余闲愣了下,然后就觉得,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像欧阳月和时夏这两位,都是某著名大学的客座教授。
地球,作家里边,也有不少在大学任教。
于是点点头:“应该有机会吧。”
还好,苗苗这会作正叽叽喳喳地自言自语。
被她听到的话,马就会喊:“哇!爸爸要当大学老师啦!”
于是第二天,估计整个幼儿园都知道了。
……
朋友们,来点鲜花评价支持支持吧!!!
新书跪求鲜花求收藏求月票求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