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吧?”
来自申城的电话,余闲有个预感。
“您好,请问哪位?”
余闲用随意,又不失礼数的语气。
“您好,请问是,余闲余先生吗?”
有备而来的!
“嗯,我是。”
“余先生,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耕耘》杂志社的线编辑。”
“我叫梁义安。”
对面的声音,听起来年纪不是太大。
余闲听到对方是《耕耘》杂志社时,就知道是为了《活着》而来。
又是编辑,多半是他期待的好事。
“梁编辑好,您打电话过来,是因为我在贵杂志发表的《活着》吗?”
“是的,余先生,您的作品我已经拜读过了!”
“实话实说,这本书我看完之后,整个晚心情都是沉重的,您的文字,很是致郁啊!”
余闲笑了笑:“谢谢梁编辑的夸奖。”
梁义安心道,我那是夸奖吗?
我分明是在吐槽!
梁义安又说道:“余先生,是这样的。”
“目前这本书,我已经提交到主编那里。”
“我们许主编表示,这本书很不错。”
“所有我打电话,主要是问问您,是否有意愿,让《活着》这本,在实体杂志发表?”
梁义安的话里的意思,让余闲有些不解。
他已经在网站参与了征文。
参与征文就意味着,《活着》能否让实体杂志,《耕耘》方面是可以自已决定的。
而且稿费也都已经是定下来的,千字五百。
这稿酬不高不低,中等级别而已。
如果《耕耘》想要《活着》杂志的话,直接征用,到时候把稿费打到他的账号里面就行了。
根本不用特意来问。
所以这梁义安为什么还特意来问自已?
“梁编辑,您有不是,还有什么话要说?”
“哈哈哈!跟余先生这种聪明人说话,就是痛快。”
梁义安说道:“是这样的,我们杂志想问问,《活着》这本的出版权,是否还在余先生手里?”
“我们杂志,觉得余先生这本书很有潜力,想单独出版!”
单独出版?
余闲挑了挑眉,瞪了一眼想要拆开拼图的苗苗。
单独出版的话,就涉及到版权协议。
怪不得他会打电话过来。
对于余闲来说,如果能够出版,自然是一件好事。
毕竟如果能够单独出版,那就不是杂志,而是书了。
出书的,才有资格自称是作家。
出书之后,对余闲来说,不论是收入还是名气,都会有很大的提升。
于是余闲说道:“这个倒是没有问题,但是我们总不能,在电话里就把事情说好了吧?”
“哈哈,余先生说笑了,您要是有意向的话。”
梁义安笑的很爽朗:“看您这两天什么时候有时间,我去找您,如何?”
“我这边都可以。”
“那好,我看您的地址是在四明市对吧?我后天可以过去!”
“行,到时候再联系。”
“那好。余先生,是这样,具体的版权协议呢,咱们到时候再聊。”
“不过既然现在已经进入征文流程,网站这边是要统一更改您的收费模式,一会儿会有信息通知您。”
“嗯,我明白。”
这事余闲之前就已经了解过。
《耕耘》网站对于没纳入征文的作品,收费模式是做规定的。
而一旦进入到征文后,因为会涉及到实体杂志的销售,所以征文里面的作品会设置统一的收费标准。
当然了,纳入征文的好处有很多。
首先,就是宣传,作品会有“征文作品”标志。
其次,同期的征文都会在首页显示的,读者一进网站就能看到作品。
这个推广效果非常好。
《耕耘》杂志是双月刊和长篇专号两类。
光是双月刊,就足够一篇征文在首页最长能待一个多月!
当然,至于在首页什么位置,那就看作品的质量,以及编辑的安排了。
挂了电话之后,余闲的心情很不错。
倒是苗苗心情不怎么好。
因为余闲没有让她拆拼图。
“苗苗,我们去给妈妈送吃的,好不好?”
余闲伸手揉了揉小丫头的脑袋,笑着问道。
苗苗回了一个甜甜的笑容:“好呀,爸爸,我们给妈妈送好吃的!”
然后就快速地对付自已的果汁。
虽然之前还有些嫌弃不是冰的,但是这会儿喝的却很香。
不一会儿,余闲特意给林俞静点的一份个人套餐,就被店员打包送了过来。
手机结完帐。
余闲拄着拐,拎着外卖,带着女儿往外走。
“爸爸,我帮你拿妈妈的饭吧?”
苗苗大声说道。
“谢谢你,不过,苗苗,你拿好自已的拼图吧。”
“哦!吼吼,爸爸,我都忘记我没有手可以拿东西啦!”
苗苗仰着脑袋笑了起来:“爸爸,我要是再有一只手就好了!”
“……”
余闲心想,你要是再有一只手,那我这拄拐的行为,就有点不太好解释了呢。
……
新书跪求收藏求鲜花求月票求打赏!求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