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削你哦(2 / 2)

晋血山河 鹰隼展翅 1621 字 7个月前

拆杜弢骨头这种小事倒用不着李睿插手,所以他只在荆州作了短暂的逗留,便马上动身前往襄城了。

那里有一个天大的麻烦正在等着他。

今年的气候一如既往的见鬼,石勒大军在葛陂呆了多久,那雨便没完没了的下了多久,沤到石勒都快长霉了,可是南阳、襄城、颍川等地雨水却少得可怜,尤其是襄城和颍川,自春季以来几乎滴雨未下。颍川现在在石勒手里,基本上也没啥农业可言了,所以下不下雨影响并不大,但襄城可是控制在南阳小朝廷手里的,那里有三十几万军民盼着田里的庄稼长起来好改善生活,而襄城去年也早早种下了冬小麦,小麦的抗旱能力可不如粟,如果天继续这样旱下去,小麦是会绝收的!

李睿必须想办法解决这个大麻烦。

他匆匆赶到襄城,召见襄城郡守,直接了当的问:“旱情如何?有缓解的迹象吗?”

司马范战死后,北宫静继任大司马,总领三军,她那个襄城郡郡守的职位就不能继续兼着了,豫州刺史的职位还挂着,但襄城郡郡守之职交了出去。

交给了去年冬季带领两万户乞活军和荥阳百姓南下投奔南阳小朝廷的荥阳太守,李矩。

对,就是历史上那个著名的荥阳保卫者、北方著名钉子户、像刘琨一样在强敌环伺之下坚守了近二十年的孤独守卫者,李矩。

李矩是一个悲情人物。

貌似在两晋之交,但凡是留在北方坚持抵抗的,都是逃不过悲情命运。没有死在匈奴人手中,倒死在了自己人暗算之下的刘琨一家、壮志未酬忧愤而死的祖逖、一粒粮食都搞不到只能以鼠雀树皮草根充饥的郗鉴、宁可舍弃儿子也要继续抗胡,最终兵败被杀的邵续……在这个天下崩离、尸山血海的年代,牺牲得最惨烈的都是这些民族的脊梁,活得最滋润的是那帮看到有危险立马跑路的无耻王八蛋。

李矩亦是如此,他在永嘉五年被任命为荥阳太守,西晋灭亡后他一直坚守在那里,带领荥阳军民艰难地抵抗着羯胡、匈奴的轮番进攻,挣扎着生存下去,刘聪几次派大军要拔掉这个钉子户,都让他击退了,石勒亲自上阵也没能搞定他。他的坚守一度迎来了曙光,在他咬紧牙关熬过了最艰难的将近十年时光之后,等来了祖逖北伐,李矩、郭默等等跟胡人血战多年的将领都加入到北伐的序列中,中原军民在祖逖强大魅力的感召下抛下往日恩怨,团结一心共抗胡虏,历经三年血战,终于光复了大半个河南,这一刻,所有留在北方坚持抵抗的英雄们的心情无疑是万分激动的,他们的苦难终于要结束了,这位强大的统帅将带领他们渡过黄河,联合在河北坚持的段部鲜卑驱逐羯胡,再经山西向关中进攻,击灭匈奴,这破碎的山河将被他们的血与魂重新铸成一个整体,他们的牺牲没有白费!

然而,这终究只是一场幻梦。朝廷无心北伐却猜忌北伐功臣,同时内斗不休的局面让祖逖忧愤不已,一病不死,最终在中原军民的恸哭中去世,他一死,就没有人能拢得住大局了,原本团结在他麾下的各种军头、豪强迅速分化、瓦解,甚至开始窝里斗,石勒趁机大举反击,好不容易收复的土地大片大片地沦丧。绝望的形势再加上被朝廷抛弃的愤怒让北伐大军迅速瓦解,大批大批的投降,李矩麾下也有大量士卒逃亡甚至叛变,大势已去,他也无能为力了,只能带着最后一百多号依旧忠诚的部下逃往南方,最终在鲁阳坠马身亡,结束了自己波澜壮阔的征战生涯。

悲剧吗?

确实是悲剧,但这就是两晋之交留在北方坚持抵抗的男儿们的宿命,能像温峤、郗鉴那样南渡最终成为东晋朝廷干臣,享受高官厚禄最后善终的,极少极少。

不过这次李矩没那么傻,他知道自己实力单薄,没有办法对抗匈奴汉国和羯胡任何一方,所以一直跟南阳小朝廷保持着联系,看到南阳小朝廷站稳脚跟后立马就安排南下投奔的事宜。去年冬天,羯胡在与南阳小朝廷的大战中被打得大败亏输,跑到南方碰运气去了,眼看时机成熟,李矩立马带领乞活军及荥阳军民共计两万户,将近八万人,一路经嵩山、伏牛山,历尽艰辛最终抵达襄城,投奔了南阳小朝廷。他在这次大迁移中表现出出类拔萃的组织能力,好几万人的大迁移,沿途胡人、盗匪多如牛毛,又衣食奇缺,不出意外的话这又是一条血泪之路,可是在他出色的组织之下,近八万军民只付出了不到两干人病死、战死于途中的代价便顺利抵达了目的地。

尽管一个个都骨瘦如柴了。

这么出色的人才自然不能放过,元帝在征得北宫静同意后当即便下旨封李矩为襄城太守,襄城地区的军政事宜悉数交给他。

地方大员军政一手抓这无疑是很危险的事情,很容易演变成藩镇割据。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能够组织大兵团与胡人大军正面对抗且不落下风的人就这么几个,司马范已死,北宫静忙着平定湘州叛乱,李睿要搞好财政、吏治和农业,都忙得团团转,谁也顾不上襄城这个烂摊子,只能让李矩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