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之间没有任何避讳,奏表中还坦言立丞相之弊,支持李跃的群相制。
“景略真国士也!”李跃一阵感慨。
有他在,关中就乱不起来,李跃唯一担心的就是他的身体,寻思着回邺城之后,在长安设置医馆,多安排些名医,专门盯着他。
将医学、工学、算学各种学科并入太学之后,大梁各种学术呈百花齐放之态,很多精于此道的士子,不必再一门心思的入仕。
纸张和印刷术的推广,连沙门、道门都受到了波及,一起昌盛起来。
这段时日,平原县冒出一个天师道传人,名东方辰,自称汉武帝时奇人东方朔之后,奇门遁甲、阴阳五行、医术丹鼎,无所不通,在关东开宗立派,吸引了大量信众。
不过这年头和尚道士都不是凡人,动不动就提刀造反,天师道是其中的佼佼者。
校事府已经盯上了。
李跃对本土教派还是持支持态度,存在即合理,道门从汉朝传承至今,在大江南北都形成非常强大的势力。
而且道门崛起能遏制沙门的扩张。
江东有葛洪改良道教理论,道门由此大兴,连琅琊王氏都是信徒。
北国经过这么多年的战乱,宗教存在有其意义。
儒家高高在上,寻常百姓够不着,道门可以弥补一二。
再说这块领地,自己不占领,就会被外来势力占领,反之,如果道门崛起,或者沙门改良成功,以后也会成为华夏文明对外扩张的载体。
大梁名僧释道安正在太学疯狂翻译经书,使其儒家化,适应本土。
当然,现在都还在观察和酝酿中。
“陛下,大喜,洛阳三日前下了一场大雨!”亲卫在堂外禀报。
“大雨?”李跃也是一喜。
这是一个好兆头,洛阳如果大雨了,豫州、邺中的大雨也快了。
老天爷还算厚道,这场大旱也就持续了十个月左右。
“恭喜陛下,此乃上天降下的祥瑞,洛阳向为天子之畿,遂降甘霖。”刘应拱手道。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古代这么多王朝建都洛阳,自然有其道理。
洛阳居天下之中,东抚中原而控关东,西望河东而临关中,一条崤函古道将关东、关中连接起来。
荆襄、江淮的钱粮通过水道能快速运进来。
国家想要稳定,则大多建都洛阳。
另一方面,洛阳代表华夏正统,而邺城因羯赵多年盘踞,多少有胡都之嫌。
从汉末大乱至今,眼下最关键的问题不是开疆拓土,而是稳定内部,恢复华夏元气。
李跃怦然心动起来,迁都洛阳有非常多的好处。
一则,可以打压河北士族,二则,与关中的联系紧密起来,三则,进一步获得正统性,打击江东的合法性……
这时代关中也是一个不可小觑的地缘板块,潜力巨大,又遍地是胡人,邺城太远,无法完全掌控,稍有不慎,就是叛乱。
不过兹事体大,不能拍着脑袋决定,需要综合各方面的考量,再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