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只道是寻常(二)(2 / 2)

星海皆为尘 一点豌豆 1675 字 2023-05-02

我看了一眼时间,快到十一点了。

“还早,想要聊一会儿吗?”

其实是我想要找人聊天,不论是谁,不认识的最好。

“不了,我该睡觉了。”她发来一个呲牙的表情。

“睡这么早?”

“家教比较严。”她似乎猜到我会这么问。

“晚安。”

她难得发了一个表情包。

我点进她卡通月亮的头像,打开了她的空间。

她似乎很喜欢在睡前发一条说说。

从记录生活中的难忘瞬间到直抒胸臆的矫情文字,看得出她是一个文艺女青年。

“能够拥有十年,也已经是很长了。”

她引用了路小雨的经典台词。

看来不仅是一个文艺女青年,还是一个有故事的文艺女青年。

我没有找到她正面的自拍,偶尔出镜也只能看到背影。

她背对着镜头站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上,远方是落日与孤烟。

意境很美,她的背影也很美。

不知不觉间,日期已经来到上一年。

我找到她发的一段视频。

她正在弹钢琴,镜头从侧面收录了她白皙的手臂,修长纤细的手指在黑白的琴键上起舞,悠扬的旋律在指尖流淌。

她演奏的是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那曲《梦中的婚礼》,是我高中时最爱的琴曲。

这一晚,我打开音乐软件,单曲循环了这首曲子。

也是这一晚,我想试着去了解她。

09

之后的一个多月,我几乎每天都会和她聊天,从创作手法聊到最喜欢的小说。

我们有着许多相同或相似的爱好,喜欢Jay,热爱钢琴与文学。

她喜欢写诗,偶尔会发一首小诗给我看:

“藏匿于深穴的朽骨

黎明与暗夜交错成秘密

我于深谷的风口飞翔

布谷与蔷薇吹奏原野的歌

梦境天空降落成大泽

每一颗星辰闪耀成瞳孔

寻找远行者失落的长河

大水漫过桥头

青砖石雕红色的灯笼

我于彼岸眺望呼喊

我爱你

而不止我爱你”

诗的结尾暧昧又直白,我却更多地关注到前面的意象。

我不喜欢略显消沉的表达方式,她却发来一个微笑的表情,并强调她喜欢。

聊到最喜欢的作家,我们几乎是同时在聊天框里发送了同一个名字——川端康成。

“那你最喜欢他的哪一部作品?”她问。

“当然是《伊豆的舞女》。”我很快的回复。

“我也是,没想到咱俩还挺默契。”她说。

“你没想到的事还很多。”我开玩笑。

“以后有机会,我想去日本看樱花。”她说。

“武汉的樱花也不错。”我建议,“北航沙河校区也有樱花园。”

“其实也不全是为了看樱花。”过了很久,她才回复。

看到对方正在输入中,我耐心地继续等待。

“聊了这么久还不知道你的名字。”她突然岔开了话题。

我毫不犹豫地敲下一行字“我叫刘岩,你呢”,可手指却停在了发送键上,迟迟不肯落下。

我一字一字地将一整行内容全部删掉。

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突然后悔告诉她我的名字,也许只有当自己包裹在网名的外衣下,才会活得更像自己。

真实姓名,性别以及身份,反而如同一条又一条不容忤逆的规则,框得我寸步难行。

也许是见我迟迟没有回复,她又接着发了一条消息。

“无意冒犯,只是想给你改一个备注。”

我的心莫名一暖,像是冬天里,接过陌生人递来的暖手炉。

“都行。”我回复了一个憨笑的表情包。

“你给我讲了很多关于创作的知识,算我的半个老师,我就给你备注师父好了。”

“那不得给我三叩五拜,行拜师礼?”我调侃道。

“讨打!”她还配了一个发火脸的表情。

说实话,我还挺喜欢这个备注,亲昵又不过分亲密,温柔又不暧昧。

恰逢那年影视剧《花千骨》爆火,这个称谓还多了一些温煦又柔软的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