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坐排(1 / 1)

这件事只是一个小插曲。

排练将近,众人的目光再次回到了剧本上。

谭松蕴也连忙告辞去化妆了。

陈青松则和一位肥头胖耳的男演员在一旁交流。

“班哥,一会儿我要是有哪里弄得不好,你可记得帮我点出来。”陈青松说道。

“我看《毛骗》你不是拍的挺得好的嘛。”班讃挤着一双眯眯眼,富态地笑了笑,“再说,你本来就是导话剧出身的,拍完一部影视剧就把老本行忘了?”

“嗐,我这不是一年多没碰话剧了吗,难免手生!”陈青松解释道。

毕竟话剧的呈现形式跟影视拍摄不一样,他还真有些担心一时间转换不回来。

“行。”闻言班讃点点头应承了下来。

但他又紧接着补充道:

“不过我主要精力还是在戏里的,咱们这儿又没有监视器,所以可能帮的有限。”

他在戏里饰演的是11号陪审员大学保安。

不过他在是演员的同时,也是导演,曾执导过舞台剧《纽约·风筝》,比起其他老师更熟悉导演的工作,所以陈青松才会找到他,当做一层保险。

······

过了一会儿,所有演员就位,但他们却并没有直接上台。

倒不是道具、灯光等没弄好,而是在上台之前先要“坐排”。

也就是演员们带有表演性质地一起朗读剧本台词。

这样做,一来可以帮助他们熟悉台词,二来也可以帮他们预热一下情绪。

当然,在这之前,陈青松需要先大体描述一下这部剧的主题风格,让演员们对此有一个大致的把握。

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面对同一个剧本,不同的演员会有不同的解读和诠释。

这就会导致他们演出来的风格千差万别。

所以,陈青松得先给他们确定一个明确的方向,让演员们朝一个方向使劲儿。

“《十二公民》改编自米国的影片《十二怒汉》,主线剧情是十二位法庭陪审员对一个被指控杀害父亲的十八岁男孩的案件进行讨论。”

陈青松站在舞台前,对坐在观众席前排的演员们有声有色地讲述道。

其中,穿着一身正装的谭松蕴坐在第二排,眼睛亮闪闪地看着他。

陈青松看了她一眼就移开了目光,继续正色地说道:

“我在写剧本之初考虑过,是按照原版的来,还是写一些我们自己的东西,最终我选择了后者。”

“所以考虑到我们不是陪审团制,为了本土化,我把背景设定在了一所政法大学里。”

“学校的法律社团开设了一个英美法的模拟实践课,最后这门课会计入学分,但要求学生们自己寻找陪审团成员,由此展开整个故事。”

“故事的主体就是各个角色所想所思的汇总融合、碰撞冲突,但前面的铺垫我压缩了一下,所以各位老师的言行举止一定要更充分地体现出各自背景、经历、性格和立场的不同。”

说着,陈青松看到众人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顿了一下才接着说道:

“另外,虽然我给这部剧确定的核心是法律的意义,但我把重点放到了人和社会的身上。”

闻言,众人微微提神。

陈青松扫视了一眼,斟酌着开口道:

“《十二怒汉》已经将司法需有的严谨和对生命的尊崇完美地体现了出来,我们很难超越这个经典,而之前两部翻拍的作品也都有各自的核心。”

“因而我们也应该找到我们自己的切入点。”

“最后我思考了很久,找到了一个答案——舆论!”

“老师们可以看到在我的剧本里,学校社团之所以忽然开设这样一门课,就是因为这个案件在国外引起了汹汹舆论。”

“因此我们这部剧的明线并不是十二个人对刑事案件的讨论,而是他们对这样一个处在舆论漩涡当中的事件的讨论。”

“舆论的始作俑者和参与者是社会上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人。”

“十二位陪审员就是社会的缩影。”

“8号陪审员,是公理的化身,所以我并没有赋予他强烈的性格。”

“其他十一个人,则各有立场,即便持有相同的结论,出发点和想法也可能并不相同。”

“所以在剧本里,出现了明明支持同一结论,但却互相争吵的情况。”

“另外,老师们不要把这部剧的场景看成一个法庭,而是要当成网络或自媒体。”

“毕竟它们是舆论的载体。”

“而且本身从合理性来说,一群普通人凑在一起,也不可能模拟出真正法庭的状态,最多就是辩论的时候不骂脏话。”

“至于这部剧的暗线,则是人性。”

“这种人性包括这样一群来自社会各阶层的人,面对这个活动,各自抱以的心态;”

“比如有的人面对这个活动一开始可能只想敷衍了事,然后中间情绪不自觉被调动,再到被彻底代入其中,被8号陪审员说服······”

“还包括他们深入讨论之后,对于这件事,以各自立场发表的言论,宣泄出来的情感。”

“所以老师们需要思考,如何把这些给表现出来。”

“同时,这些普通人最后还是会回归生活,那么这件事对他们是否有所触动和影响,这也需要通过最后一幕的散场来暗示,借此同样体现了人性。”

“总之,这部剧的基调就是舆论中的人性、舆论和法律的碰撞、人情和法律的碰撞。”

“第一条是靠群像来表现的;第二条则体现在8号陪审员面对汹汹舆情,却依然走上‘当阳桥’,为一个被众人口诛笔伐的被告提供辩护;第三条就是3号陪审员和8号陪审员的激烈辩论。”

“而我通过《十二公民》想要传达出来的是,在舆论中,我们公民要对运用权利的所作所为负责任。”

“权利的边界在哪里?我们的权利能否践踏他人的权利?”

“当我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利,而无视他人的尊严的时候,是否想过道歉?”

“这同样也是我想让观众讨论的东西。”

说完,陈青松看了看第一排陷入沉思的众人,静悄悄地走到了第二排,坐到了谭松蕴旁边,捅了捅她,在她疑惑地转过头后,朝她挑了挑眉。

意思很明显:我厉害吧?

谭松蕴见状不由得翻了个白眼。

意思也很明显:德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