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其实是有的。
据考证,这东西原产地可能是印度或者新几内亚,后来传到南洋群岛,大约于周宣王时期传入中国南方。
目前大唐也有制糖产业,主要集中在岭南一代,原料是甘蔗,产品是低品质的黑砂糖。
但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不论是甘蔗种植面积,还是制糖产业规模,都小得可怜。
琼州岛就更不用说了。
尤其到眼下所在的琼州,总人口才那么点,谈种甘蔗发展制糖,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再加上品种问题,显而易见,这种源还是从现代社会来比较妥当。
这也是陈远身为刺史为本地想的一条生路。
发展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年头交通不便,人们还在为吃饱穿暖发愁,旅游不好搞,也只能是搞搞这些了。
依托这里的环境和自然资源,一个盐,一个糖,再来点海鲜加工,足可以让当地老百姓都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
关键这些东西不但能内销,还可以出口,这样依托琼州岛独特的地势,修码头,搞海贸,绝对爽得飞起。
为此他也没花心思。
足足用了差不多一个星期,他才搞到了需要的甘蔗。
其中又有少量的准备种来自己吃的黑皮甘蔗,也叫果蔗。
因为相比制糖用的硬皮甘蔗,这种糖分虽然低一些,但是软,好咬。
这段时间琼州府也发生了不少事。
首先是席君买顺利归来,原本仅有百余的募兵队伍迅速扩充到两百人以上。
也正是这样一支队伍,一半操练,一半执行任务,使得琼州地域治安风气呈现出极大的和谐安宁。
其次启动了以水车为代表水利设施建设及灌溉系统工程,现在府衙下属专司这方面工作的官员吏员几乎住在了田间地头,治下县衙也给予了极大的配合。
再次,府衙一举打掉了一个以本地黎族妇女儿童为目标的犯罪团伙,有关推动两族交流融合的宣传工作也取得了极大的成效。
眼下出来交换物资的黎族百姓分明多了,经常可以在集市上看见。
东西还不少,有本地特产的香米,本地特色的乐器,槟榔,木薯粉,等等。
也有一些比较特别的东西,比如穿山甲之类的保护动物。
不过交流方面还是存在不小的障碍,一般这些黎族百姓也只接受以物易物。
陈远也没太关注这些。
甘蔗种弄回来,第一时间他便点齐人力物力畜力,开始往田埂上拉。
与此同时,有衙吏快马加鞭到处喊,“发钱啦,刺史老爷发钱啦……”
这样子,于是很快就有不少人闻讯而来。
毕竟钱还是很香。
而且新来的刺史老爷人很好,年轻和气,办实事,虽然时间不长,但早已名声在外。
陈远也不含糊。
看人来得差不多,直接站上马车车顶,拿出扬声器:“各位父老乡亲,各位兄弟姐妹,我,本州刺史陈远,今天来给大家,发钱了。”
很激情。
刻意停顿加重的语气,高举的拳头,再加上扬声器的协助,一时间场面虽然安静,却又莫名有种火热。
便在这样一种场合下,长乐大喊一声好,带头鼓掌,然后立马大片的掌声响起,聚拢过来的人也越来越多。
陈远很满意,抬了抬手:“但是,不劳而获是可耻的,大家应该也明白,这钱不会平白无故的给大家,所以,想要拿到钱,还是需要有所付出。”
“陈刺史您还是直说吧,要我们干什么?”
“对,直接说,只要是陈刺史说的,我们大家都支持,大家伙说对不对?”
“对!”
“……”
威望还挺高。
这还没怎么开口呢,就清一色振臂高呼大喊支持了。
关键也没事先策划演练,全都是发自内心。
一看这架势,陈远便也不拐弯抹角了,直言道:“好吧,既然大家这么热情,那我就直说了。
我,陈远,想在琼州发展属于咱们大唐的制糖产业,但是制糖,需要大量的甘蔗。
所以今天大家的任务,就是把甘蔗领回去,按照府衙给的要求,规规矩矩认认真真都种上。
这活也不白干。
鉴于今年是头一年,为了让大家伙安心,我预先支付大家每斤甘蔗一文钱,等将来收成了,所有的甘蔗,一文钱两斤,有多少要多少。”
“那要是没种出多少呢?”
“对啊陈刺史,要是没种出多少,或者干脆绝收,这钱是不是又要退回来?”
“……”
顿时周围人群又哄笑。
陈远笑着说道:“当然不会,如果亏了,算我的,不用退哪怕一文钱,反过来,如果种得好,产量高,甘蔗价钱超过我今天给的,那么恭喜,我会把多出来的钱补给大家。
当然,这也仅限于第一年,第一年过后,要不要种,能不能靠这个赚钱,能赚多少,就各凭本事了。
在这里我也不妨跟大家交个底,按照我们的估算,这一亩地的甘蔗,最少最少,能带给大家五百文的收入。”
“一亩地,五百文,还是最少?”
“陈刺史您没开玩笑吧,真有那么多?”
“这比种粮划算太多了啊,一亩地就算产三石粮,也到不了四百文!”
“有的有的,我种过甘蔗,要真按一文钱两斤的价格收购,那别说一亩五百文,便是一亩一千文,也不算新鲜。”
“关键现在给了种苗,一斤还给一文钱,再怎么着也亏不了啊!”
“种种种,不管别人种不种,我老汉种,不先给钱给种,陈刺史,信得过!”
“……”
账还是很好算的。
斗米十二文,一石就是一百二十文,而当下一亩地的粮食产量,三石算高的了。
这样一来哪怕一亩地就五百文,那也划算很多。
而随着一些种过了解的人现身说法,得知真要种好远不止这个数,瞬间热情涌动。
于是开始登记认领,于是开始发钱。
都是提前定好的。
现代社会种植甘蔗,一亩下种在一千五到两千斤,考虑到这边情况不一样,肥料跟不上,所以定一千斤一亩。
这样一来,一亩地的收入就不是五百文,而是保底一千文。
至少这第一年是。
然后出于粮食及其它方面的考虑,每家每户不论人口多少,都只有一千斤的种。
最后,这是只有县城之外普通乡民才享有的权益,城里人没有地,不享受,官员乡绅这些,一样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