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上海90年代纺织行业女工大下岗,这里不妨多说几句。
可能要先稍微往前讲一些。
自1861年第一家动力机器缫丝厂在上海建成、1878年清朝建立上海机器织布局,上海纺织至今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
而纺织行业,则被亲切地誉为上海的“母亲工业”,纺织工业被称为上海经济的“摇钱树”,创造了一系列历史辉煌。
很长一段时间内,上海纺织工业在全国保持绝对领先地位。特别是新zg成立以来,上海纺织很长时间占据全国纺织业的近一半江山。
八十年代初,上海纺织业达到最辉煌的时期,年利税曾高达43亿元,稳居上海支柱产业之首。
上海纺织工业也是重要的民生产业,是上海吸纳劳动力最多的一个工业部门。
市档案馆编号为b134—9—1613的“上海市纺织工业局劳动处一九九四年二月”报告《坚持配套改革大力精减人员中称:“1988年全局职工55.16万人,为历史最高点。”
然而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于长期投入不足,设备陈旧,加上远离原料产地等因素,上海纺织全行业利税连年下滑。上海纺织业结构性调整压力开始显现。
同时,自从九十年代初期开始,为适应城市功能转型,上海开启了传统产业调整。
这样一来,自此上海国有纺织工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产业结构大调整,,进入了长达20多年的大规模调整和战略转型。
此后几年,上海产业结构大调整,纺织行业棉纱锭从原有的250万锭压缩到70万锭,一批企业要迁到外地。
可以讲,调整中的上海纺织业步履艰难,或者说千疮百孔。这时候的上海纺织行业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历史时刻。
这其中,尤以棉纺、毛纺等粗加工产业为甚。
“上海的棉纺厂每年总有几家要倒闭,能够做到不亏或少亏已经蛮好了。”上海棉纺织行业协会一位从业40多年的“老纺织”曾经这样评价。
与此同时,江苏、浙江、山东等地的纺织产业却在突飞猛进。
纺织行业技术相对成熟,市场份额主要靠低成本竞争。而在上海,劳动力、土地等各方面成本都很高,缺乏竞争力。有调查显示,在上海生产每吨纱的成本要比周边省份高出1000元左右。
当然了,面对这些困境,上海的国有纺织行业也曾经开展过相关的自救行动。
最初国家有补贴,投了些钱给纺织厂。可后来发现,每投入一块钱,在生产线转一圈,价值就只剩8毛钱了。
这时候若想要再追加投资,就只有两条路:一是银行贷款,二是员工集资。
员工在开始的时候都非常愿意出钱,因为她们对工厂有很深的感情。那个年代,各个工厂都挺困难的,员工集资是个普遍现象,亲戚,邻居工作的工厂都有这种事情。
那时候工厂每年找工人集资购买债券,一百,两百就可以,一千两千也不嫌多。期限一般一年,利息比银行存款多一些。一年之后肯定能兑付,兑付之后再买咯。
用工人们的话说,那些集资款,就算是交给工厂了,每年拿回来一点利息。
纺织厂除了生产压力,还有员工的成本。正式员工员工和名退休工人的工资和福利,也像山一样压在工厂身上。因为当时不像如今有较为健全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当时这些全部都由工厂自己出。
同时工厂也在测算,哪些产品肯定会亏,哪些还能盈利。
说实话,这时候没有一个人,一个单位愿意关厂,反复算,反复算。最后算下来,所有的产品都要亏本。这样到最后,再难过,也只能选择关厂。
所以,上海纺织业在最初一阵追加投资失败之后,纷纷开始减员、停产,然后就是卖地,最后关厂倒闭。
一个工厂关闭,比工厂运行时的工作量要大了很多倍。工厂运行时,有着积累下来已经成熟的流程安排,一切运行有条不紊。
这些,却还不是最麻烦的工作。
其中最为麻烦,也是最为复杂的工作就是,工厂倒闭之后,全上海下岗的50万名纺织工人怎么办,如何去帮助下岗工人转岗?
特别是在当前全市在产业结构大调整的形势下,下岗职工如何实现再就业的难题摆在政府与企业面前,更实实在在地摆在下岗职工面前。
事实上,上海工人大下岗是全国最早的。
如果从时间上算的话,上海工人下岗始于1993年,也就是早在前年就已经大规模开始出现了。
这其中,究其深层次的原因,除开上海城市发展、还有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和当时国际国内的大环境也有莫大关联。
这时候,中国入世的谈判已近进入实质性阶段,首当其冲的就是纺织业和家电业的开放。
随着进口纺织品和家电的大量涌入。政府认为目前国内落后的产能无法与进口商品进行竞争,与其长期亏损、徒耗资源,不如主动关闭旧产能,发展新产能。
但是,从哪里开始下手呢?
最后,上面还是选择了上海。
众多的原因中,他们认为有重要的一条,当时上海的纺织业和电子行业在全国占了半壁江山,而且考虑到上海这座城市有比较有能力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于是大下岗就从上海纺织局和仪表局开始了。
而后,上海还有钢铁、造船、机械、电气、日化好多行业,这些行业也涉及到有大量的下岗人员。
据后来上海市总工会的统计:从93年开始到95年,短短的这三年内,仅在工会登记的下岗职工就超过100万人。而到了1998年全国工人大下岗前,上海在工会登记的下岗工人已经超过150万。
而最终上海有多少下岗工人?
并没有权威的数据。
不过,有一个数据可以从侧面说明情况:1990年上海全市国有集体单位的职工总数在405万左右,而到了2001年这个数字只剩下200万左右。就此说明上海市的下岗工人总数应该超过200万人。
就这样,机缘际会之下,一场前所未有、波澜壮阔,而又可以说是壮怀激烈的百万上海工人转岗大幕,就这样顿然拉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