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清晨,正在阁楼上睡得正酣。突然间一阵接一阵“噼里啪啦”鞭炮声响,王建东一下子震醒过来。
楼下家里人在声话和干活。抬手看看表上的时间,他看看旁边睡着的王建海,轻手轻脚钻出被窝,一个人先穿衣服下楼。
上海饶规矩,过年是不能叫人起床的。
过年期间如果叫人起床,会让对方有种“一整年都要被别人催促做事”的感觉。
尤其是大年初一的早上,如果对方还在睡梦中,一定要等对方起床后才能拜年。
想起来辰光,因为大年夜守岁,等红包,王建东大年初一就醒得迟。
可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大姐的杀手锏就是:大清早搭梯子到阁楼边上,突然间吼一嗓子:外面有某某某找你。于是王建东只好马上穿上衣服……。
王家阿婆和大姐在忙着准备早餐。姐夫帮着阳阳在洗脸。
王建东给姆妈,大姐和姐夫,还有阳阳一个个拜年。
他看看姆妈,大姐和阳阳,笑道:“今朝你们衣着打扮,全是大红色,倒是蛮应景的嘛?”
“好看不?”大姐原地转一圈,笑道,“这是我特意买回来过年穿的亲子装。”
每到过年,上海人家都讲究穿新衣,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买新衣服。用上海话就是“年三十总要有新行头换的。”。在新年来临之前,一定要准备好新衣服。走亲访友,把自己打扮得优雅一些,精神一些,一年到头精气神满满。
老早子旧时光,讲究直接让裁缝做,全家上下,全身上下全是新的,也有送旧迎新的意思。民间以红色象征吉祥,所以儿童大多穿着大红色衣服,年轻女性也满身红艳,连老阿婆也系着大红裙。
有新衣服穿,这是朋友们最为之兴奋的事了!
家长总会给囡从头到脚换套新装,不过,这套新行头一般要等到大年夜,或者是初一才能换上,迎接新年到来!
这时候王建海也从阁楼上打着哈欠下来。
都还没来不及洗漱,王家阿婆吩咐:“你们兄弟俩先去放高升。今初一,讨个好口彩。”
放鞭炮上海话里也称“放高升”,非常形象,也十分讨喜,步步高升。
在上海,年前把烟花爆竹准备好,大年初一凌晨,家家户户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争先恐后放鞭炮,称“开门炮“。全城在一片爆竹声中,送旧迎新。其原意是驱邪,后来就含有开门大吉、高升发财的意思。
上海人喜欢放一千响,而朋友也欢喜买一些鞭炮,大多放一些“夜明珠”、“飞毛腿”之类的乐趣型的烟花。
孩子有些胆的捂着耳朵不敢放,躲躲闪闪。随着“蹦”的一声,欢笑声一片,满是童年的欢乐。
站在阳台上,“夜明珠”一点燃就往外喷五颜六色的彩弹,朋友最喜欢。甚至搞得来每年上海过年都有放夜明珠把对面阳台晒的衣服烧聊事故发生。
高升放完,早饭已经准备好。
洗洗刷刷,准备吃饭。
王建东特别注意到了五斗柜上那些蓄养在扁瓷盆中水仙。
一根根绿叶相互簇拥着,水灵灵的叶片清新翠绿,又细又长。
它显然也被“梳妆打扮”一番:每支带叶的花梗上围贴一圈大红纸,增添过年的热闹气氛。旁边还有一只玻璃瓶,在里面插着几枝蜡梅、竹、银柳,红、黄、白诸色,配以绿叶,祥和雅逸。
水仙花已经盛开,一片片花瓣洁白如雪,花朵中间是大大黄得赛金的花蕊。
房间里暗香浮动。
水仙花迎着晨光盛放,它给这户上海人家狭窄的老屋带来新年的生机,为喜气洋洋的春节又添一道风景。闻到芬芳的水仙花香,这个年也算是没有白过!
全家围桌而坐,共进丰盛的早餐。
正月初一,新年的开始。大人孩换上新衣帽,穿戴整洁。
上海人习惯,大年初一早晨第一顿饭,一般以素食为主,再加上汤圆、糖年糕、以示全家团圆,年年高,并将年夜的一碗赤豆饭拌入早饭内,俗称“陈年饭“,意为隔年有余的好口彩。
这其中,汤圆是一定要吃的,意味新年圆圆满满,而且要有汤水,寓意有财有势。
阳阳平时和外婆生活在一起,欢喜吃开水泡泡饭,反而对汤圆不太高兴吃。
“年初一早上吃泡饭,出门必落雨。”大姐道,“这个泡饭叫穷饭,大年初一不好吃的,晓得伐?”
阳阳听不懂,但看看大姐严肃的表情,吐吐舌头坐外婆身边不话了。
实际上,大年初一,除开泡饭,上海人还有诸种忌讳。
老早子上海,正月初一这一忌讳颇多,不能动刀具,不能泼水,不能去水桥淘米,不能扫地,不能开后门,不能搬动柴禾,不能出口污言,不能动手打人,不能睡得太晚,等等。
还有关键的一条,过年不能乱话。
不吉利的话千万不能出口,像是“死,输,穷,病,鬼”之类的更是忌讳,就连“开心死了,吃力死了”这样的话也不能。假如一不留神了出来,轻则遭到呵斥,重则可能“年后算账”。
所以边吃饭,大姐继续教育阳阳讲规矩,一再关照这只八腊子“嘴巴要清爽点”。
最后大姐问阳阳:“我和过的话都记住了吗?另外等会到别人家拜年,不好随便取拿人家东西的,晓得伐?”
阳阳乖巧地连连点头。
王建东只低头吃汤圆,不作声。
王建海端着饭碗,笑笑:“大姐,现在都已经1994年了,这些老古子的规矩,实际上早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吧?”
听这话,王家阿婆放下饭碗,盯着王建海许久,道:“老规矩就是老规矩。我今特别关照你,现在不是日本,是在浦东,要按照我们这边风俗习惯来的。晓得伐?”
王建东抬头看向阿哥,忍不住笑出声来。
王建海也跟着笑笑,低头不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