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命不该绝(1 / 2)

上回讲到娃她娘通过施展手段将“罪魁祸首”弄死后,大明朝局震荡,广西布政使卢仲佃也官复原职。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仲佃为人,性淡重然诺,节俭好施予,置义田千余以赈宗族。家居俭约,终身不畜姬妾。为广西布政使期间,承流宣播朝廷有德泽与禁令以下于有司,故擢升礼部尚书,钦此!谢恩。”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臣卢仲佃领旨谢恩!”广西布政使卢大人领着署衙副官、师爷、主簿等一干人等赶紧叩头领旨谢恩,接下来便是工作交接。由于“承宣布政使司”管辖范围内实行“三权分置”,还需时日。

明朝首先于明太祖洪武八年(西元1375年)设置“都指挥使司”,作为一个与元朝行省等级相同的地区最高军事机构,掌管一方军政,由兵部统辖,简称“都司”,如东北的“奴儿干都司”、西藏的“乌斯藏都司”。

第二年,朱元璋又将元朝的“行省”改名“承宣布政使司”,只负责掌管一个省的民政。虽然“布政使司”辖区不再称作“行省”,但人们仍习惯称“布政使司”为“行省”,或简称“省”,如“广南西路布政使司”即“广西省”。

“提刑按察使司”负责掌管一个地方的“刑狱监察”,是一个地方行省的最高司法机构,常简称“按察司”。

“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合称为“都、布、按三司”,简称“三司”。“三司”的权力各自独立,互不统属,各自都只归对应的中央部门管辖。地方省级行政区的“三司”为“三省六部”的下属机构。

“督指挥使司”听从于“兵部”的指挥,“布政使司”与“中央六部”以及“都察院”都有关联,“提醒按察使司”则服从“刑部”和“都察院”的命令。地方“三司”之间平级,因朱元璋担心会形成元朝行省权力集中而尾大不掉。

朱元璋通过这些制度的设计,使得明朝官府得以将一个行省得军队、行政、司法分别掌握于三个不同的地方官员手中,避免了唐朝末年地方割据的隐患,同时也避免像宋朝那般由文官掌权,导致军队羸弱。

工作交接的过程,其实也就是等下一任官员来上任的过程。在此期间,卢仲佃便邀请钦差大臣参观了自己经营多年积累的军械、粮草、军饷等物资,以及讲述对管理地方民政,协助其他两“司”的具体经过。

当然了,卢仲佃觉得不必再隐瞒催木匠对自己的帮助并说出歼灭倭寇之功,听得钦差大臣惊诧不已。

于是,待钦差大臣及其副手逐一点清了库存军械、粮草、军饷等物资后,让副手立刻快马加鞭向京师奏报,而自己则与卢仲佃一起等下一任“布政使”上任再说,毕竟这些战略物资乃支援辽东军务之急需啊!

其实,钦差大臣也可以在宣布了圣旨即“诏命”后就即刻返程,但如此一来就等于把押运军械、粮草、饷银之功归于卢仲佃一人,自己反倒没有什么功劳,回去也不好向皇帝交代“检查之职”,于是只能如此。

卢仲佃作为老江湖,也是心思通透之人,毕竟自己如今年事已高,若能将“钦差大臣”招呼好,说不定还能在皇帝老子面前美言几句,让自己儿子卢洪春重返庙堂,毕竟“殿上龙椅轮流坐,一朝天子一朝臣。”

果不其然,一个月后,新任“广南西路承宣布政使”来上任。于是,钦差大人当场做个见证,让卢仲佃与新一任同僚逐一完成工作交接,尤其是那府库中的军械、粮草、军饷逐一查验点清无误后,交接押运。

这时,明朝政局也逐渐稳定下来,“东林党人”彻底掌握了朝局,“阉党”被一网打尽,整个朝政都在有条不紊地运转着。而明熹宗朱由校因为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不得不提前做好传位准备,担心中仍有不甘。

某一天,正当明思宗朱由校腹部肿胀难忍地躺在床上,默默地回想着自己这一生坎坷的经历时,那些送“仙丹”的方士却在门口遭到一个陌生人的呵斥,顿时引起了朱由校的注意,于是扭着脖子循声看过来。

“何人敢在此喧哗?”御前带刀侍卫立刻拔出兵器围了过去,却听到一声“定!”之后,纷纷形同木桩,东倒西歪后一动不动。只见催木匠在“太傅”方从哲引导下,径直来到了朱由校的床前怜悯道:“你想活命么?”

“你……你是何人?朕……朕想……”朱由校有气无力腆着大肚子,勉强挪动了一下身体吃惊道:“太傅?”

“造孽呀!皇上,先让老臣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仙师’催木匠,道行高深,神通广大,法力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