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丰收(1 / 2)

不一会儿,盛管家和小厮抬着一黑木箱出来。

没离开的帮工,都好奇地看着黑木箱暗暗猜测。

“静一静,我家少爷说了,为安全起见,现在就给你们发工钱。

拿到工钱的人,都揣好了。

别自己祸祸了,说我家少爷没发。”盛管家站上黑木箱,看着黑压压的人头道。

“那不能,小东家给过工钱,我们再怎么样都不可能要第二次。”胡老头儿笑着回应道。

众人一听是要发工钱,无不开心。

对于第一次来做工的人来说,银钱只有拿到自己手中,才是最踏实的。

当每个人都如数拿到自己的工钱时,乐得见牙不见眼。

捧着碎银和铜钱数了又数,还上牙咬出几排牙印,才心满意足地裹好贴身放着。

请来后厨帮忙的妇人和石刘氏娘三个,是工钱最少的。

但他们每个人都有二两银子的收入,这已相当于他们一年的收入。

有吃有拿,还有工钱领,让妇人们都满意极了。

勤快的妇人,并没有像男人那样歇着闲聊,都眼里有活地四处归整。

希望给小东家留个好印象,以后招工的时候还可以来做工。

有长年做工的机会更好,为家里省一个人的口粮不说,这里吃得好住得好,工钱也不低。

清晨,盛管家给每一个帮工都分发完麦子和鱼干后,由王兴旺和洪飞扬跟船出海。

大夏堡因为有了充足的人手,原来的临时船工已不用跟船出去。

而王兴旺的五个船工,主动卖身给紫玉,成了真正的大夏堡人。

王兴旺就成了一个只有船的光杆船老大,出行都得请紫玉家的下人帮忙。

好在两人是相辅相承的,只是每出一次海,紫玉付给王兴旺的船资只有四十两。

远海的话,则是一百两。

因为船上的一切开销和人,都属于紫玉家,船资当然要少给了。

出海的船工,则一次两百文的辛苦费。

皆大欢喜下,出海的船工热情度还是很高的。

当谷中只剩下自己人时,稻谷开始正式收割。

黄灿灿的稻穗隐在发黄的稻叶中,负责农事的陈大是天天长在田边。

时常蹲在田边傻笑,有时天黑了都要陈氏喊才回家。

铁蛋、王兴旺家、包九家,一听紫玉家要收稻,三家人也齐聚在稻田边。

等着紫玉一声令下,开镰收割他们各自的五亩稻田。

站在宽宽的田埂上,一身农家打扮的紫玉,拿着一把磨得雪亮的定制镰刀,高高举起。

“开镰喽!”

紫玉第一个下到放干水的稻田,唰唰两刀下去,一把沉甸甸的禾杆割断。

排在田埂上的人,纷纷下田弯腰收割,那小心翼翼的样子,生怕把禾杆弄痛了。

男女老少齐动手的热闹场面,在这大山深处上演。

负责挑选谷种的陈大,游走在每块田地边,肩上挎着的篮子逐渐发沉。

人多力量大,近六百亩水稻五日便抢收完。

晒坝和院子内,都铺满了谷粒,在这阳光充足的夏季,三天便晒干、风干净过称。

亲自计数的紫玉,听到周围一阵阵的抽气声,笑得嘴都合不拢。

一帮没见识过高产的人,这才哪儿到哪儿哦!